[發明專利]一種散熱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31017.4 | 申請日: | 2011-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212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潤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潤清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廣東中億律師事務所 44277 | 代理人: | 王向東 |
| 地址: | 519000 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散熱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散熱器。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如圖1、圖2所示的擠壓成型的散熱器,該散熱器由若干散熱單元100和支撐散熱單元的支撐骨架200構成,其中散熱單元為實心的金屬片,這種散熱器的金屬片有一定的厚度,且支撐骨架也較厚,整個散熱器用材多,成本高;另外,盡管這種散熱器的散熱面積較大,但由于金屬片和支撐骨架均有一定的厚度,在散熱的過程中,同時又將部分熱量儲藏在金屬內部,部分抵消了其散熱面積大的作用,散熱效果并不理想;另外,這種散熱器通過金屬片之間間隙的空間散熱,這些空間相對獨立,熱空氣不易流動,散熱效果也受到影響;再有,這種方式加工的散熱器,成型后還需要拋光、打磨、去毛刺等精加工步驟,以確保散熱器對手感好,這樣,加工成本就較高。同理,如圖3、圖4所示的壓鑄成型的散熱器,也由若干散熱單元100和支撐散熱單元的支撐骨架200構成,該結構的散熱器也存在前面擠壓成型的散熱器的缺點。對于上述兩種散熱器,如果要克服這種些缺點,將金屬片設計為空心的,由于是一次成型,加工上又實現不了?,F有技術中還有一種插接式的散熱器,也是由若干散熱單元和支撐散熱單元的支撐骨架構成,其特點是作為散熱單元的金屬片較薄,加工時是將金屬片插接在支撐骨架上的,這種散熱器的用材相對前兩種的散熱器的用材少,但加工難度大,加工成本高。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上述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材少,材料成本低;易加工,加工成本低,散熱效果好的散熱器。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包括至少一組散熱組,每組散熱組由若干連續的散熱單元構成,該若干散熱單元由一條連續的金屬線繞成。
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每個散熱單元的形狀為由金屬線環繞形成有空心部位的環狀。作為優選方案,空心部位的形狀為三角形、矩形、圓形或月牙形。上述散熱器可以只有一組散熱組,此時,金屬線首尾相連。上述散熱器可以有多組散熱組。
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是每個散熱單元的形狀為形、形或鋸齒形,并折彎形成一個有平底的形狀。上述散熱器可以只有一組散熱組,此時,金屬線首尾相連。上述散熱器可以有多組散熱組。
作為進一步改進,散熱單元上有支撐件。
作為優選方案,金屬線的材料為銅或鋁。
與現有技術的散熱器相比,本發明由至少一組的散熱組構成,每個散熱組由一條金屬線連續繞成若干連續的散熱單元構成。由于這種結構的散熱單元是連續的,每組散熱組通過一條連續的金屬線采用連續繞制的方法來加工,比擠壓成型、壓鑄成型等現有技術的方法快捷、簡單,降低了加工成本;另外,散熱單元由金屬線繞成,整個散熱器中金屬所占空間較小,因此,散熱器散熱空間大,金屬受熱后可迅速散熱,不會儲藏熱量,散熱效果好;如果散熱單元為環狀,由于有空心部位,該空心部位形成了使空氣順暢流動的連續的空間,使發熱元件釋放的熱量而形成的熱空氣在這個空間內迅速地流動,流動的熱空氣帶走熱量,提高了散熱效果。由于散熱器由金屬線繞成,用材大大減少;又由于金屬線表面光滑,手感好,成型后無需精加工,如無需拋光、打磨、去毛刺,既減少了加工成本,而且在安裝時不會刺傷手,方便而安全。下表是本發明與現有技術中圖1所示的擠壓成型散熱器和圖3所示的壓鑄成型散熱器相比測試報告比較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擠壓成型散熱器的立體圖;
圖2是現有技術擠壓成型散熱器的主視圖;
圖3是現有技術壓鑄成型散熱器的立體圖;
圖4是現有技術壓鑄成型散熱器的主視圖;
圖5是散熱單元為矩形環狀的散熱器的示意圖;
圖6是圖5所示散熱器的俯視圖;
圖7是散熱單元為類似三角形環狀散熱器的立體圖;
圖8是圖7所示散熱器結構的俯視圖;
圖9是圖8的A-A剖視圖;
圖10是圖5所示散熱器與傳熱件裝配的示意圖;
圖11是圖10所示結構的俯視圖;
圖12是圖7所示的散熱器與LED燈裝配的示意圖;
圖13是圖12的B-B剖視圖;
圖14是散熱單元為形的散熱器的示意圖;
圖15圖14所示結構折彎后有平底形狀的示意圖;
圖16是圖15所示結構的側視圖;
圖17是圖15所示結構金屬線首尾相接的示意圖;
圖18是圖1所示結構的側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潤清,未經李潤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3101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模塊化反應器和反應器系統
- 下一篇:外延基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