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調控作物受光強度和角度的育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30907.3 | 申請日: | 2011-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57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薛緒掌;趙燕東;陳立平;張芳;聶銘君;孟志軍;毛思帥;陳菲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G9/10 | 分類號: | A01G9/10;A01G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韓國勝;王瑩 |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控 作物 強度 角度 育苗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能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能夠自動調控作物受光強度和角度的育苗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某些利用或收集太陽能的裝置可以追蹤太陽,通過與太陽入射光線保持垂直從而完全獲取太陽能,這種追蹤太陽的裝置的發電量要比非追蹤裝置提高30%~35%,這就說明,追蹤型裝置有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潛力。在農作物種植生產中,作物的葉片對太陽輻射強度、太陽光線角度和光周期有獨特的要求:當正午太陽光強過大時,作物往往出現光合午休現象和蒸騰午休現象,從而對作物的生產產生負面影響;由于太陽入射角度在變化,不同方向的作物葉片和葉片之間的遮擋,使得不同葉片及其不同部位不能均勻受光,得不到最佳光照,作物光合作用的潛力往往不能充分發揮;同時,作物的生長發育和形態建成也需要特定的光周期。而現有的農作物培育領域,農作物只能被動的接收太陽光照,從而不可避免的出現光合午休現象,不僅影響作物的生長,還浪費能源。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根據作物自身生長特點和太陽光照的角度變化,按照受光強度和光周期的要求,自動追光,使作物一直保持最佳光照;通過裝置自轉實現不同方向的葉片均勻受光;通過俯仰擺動實現同一葉片不同部位均勻受光,達到最佳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同時通過光強閾值的系統的避光功能來避免光合午休現象的出現,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形態的建成。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調控作物受光強度和角度的育苗裝置,包括:
支撐架,其上設置有用于育苗的培養盒套箱;
控制盒,設置在所述支撐架上,所述控制盒中設置有用于控制支撐架水平轉動的水平電機、垂直轉動的軸向電機、分別與所述水平電機和軸向電機連接的兩個電機驅動器,以及與兩個所述電機驅動器連接的控制器;
立柱,設置在所述控制盒下方,用于支撐所述控制盒。
進一步地,還包括:
水平旋轉軸,通過第一法蘭固定在支撐架上;
減速機,設置在所述控制盒中,其一端連接水平電機的輸出端,另一端連接水平旋轉軸。
進一步地,還包括:
底板,位于所述控制盒底部,其下方固定有底板支承軸和套在所述底板支承軸上的第二法蘭,所述底板支承軸和第二法蘭之間還具有軸承,所述底板支承軸的下端固定在立柱上;
大齒輪,固定在所述底板支承軸上;
小齒輪,與所述大齒輪嚙合,并與所述軸向電機的輸出軸連接。
還包括:
上軸套,套在所述底板支承軸上,其上端頂在所述軸承的內圈,下端緊貼所述大齒輪的上端;
下軸套,套在所述底板支承軸上,其上端頂在所述大齒輪上,下端通過第三法蘭與所述立柱連接。
進一步地,還包括:計算機,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進一步地,還包括:
太陽方位傳感器和光強傳感器,設置在所述支撐架上,與所述控制器連接。
進一步地,還包括:
底座,其上設置有所述立柱。
還包括:
軸向電機托板,設置在所述底板的一側,用于固定軸向電機。
其中,所述支撐架上由縱橫的梁分隔為多個區域,所述區域上設置有培養盒套箱,所述培養盒套箱中放置有網狀的育苗盤。
進一步地,還包括:
隔板,設置在所述底板上,呈幾字型,其上設置有減速機和兩個立式座軸承。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實施例通過自動追光功能實現冠層一直保持最佳光照,通過裝置自轉實現不同方向的葉片均勻受光,通過俯仰擺動實現同一葉片不同部位均勻受光,達到最佳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同時通過光強閾值的系統的避光功能來避免光合午休現象的出現,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形態的建成。由于支撐架上設置了網格狀的育苗盤來固定作物,使土壤和作物不會隨支撐架的轉動而移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調控作物受光強度和角度的育苗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調控作物受光強度和角度的育苗裝置的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調控作物受光強度和角度的育苗裝置的俯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未經北京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3090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站、用戶設備及節約基站能耗的方法
- 下一篇:車流量自動檢測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