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凝土輸送管及其制造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29216.1 | 申請日: | 2011-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973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宗仙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宗仙 |
| 主分類號: | F16L43/00 | 分類號: | F16L43/00;F16L23/00;F16L25/14;F16L57/06 |
| 代理公司: | 張家界市慧誠商標專利事務所 43209 | 代理人: | 高紅旺 |
| 地址: | 4270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輸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具體地說,是提供一種混凝土輸送泵使用的混凝土輸送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混凝土輸送管(含彎管、直管、彎直管及錐管,下同)是一種應用于混裝土泵車的臂架、底盤的輸送管,也可應用于混凝土拖泵,其輸送介質為混凝土(一種水泥、礫石、細砂構成的漿體),是易損件,一旦磨損即需要更換,經常造成連續工作的中斷,頻繁的更換磨損件,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嚴重的甚至影響工程施工工期。
由于磨損量與載荷成正比,根據對磨損件及結合流體力學原理分析,其外彎處所受沖擊最大,磨損量也最大。現常用耐磨鑄鋼彎管,對外彎部位加厚來保證整體磨損周期,以減少材料浪費,提高抗磨性,但實際上是重量增加而并不能增加其整體耐磨性。
現常用的彎直管一般采用整體鑄造成型,耐磨性和高韌性不能得到最佳匹配,極易出現磨穿或爆管現象。
現常用的復合彎管外管多采用鑄造成型,因壁薄成型困難而生產成本較高,不易批量生產。同時耐磨管整體鑄造成型,當一彎管混凝土向另一彎管運動時就會造成彎管端口的沖擊磨損失效。
現常用錐管采用鋼板壓制成兩個半圓,再堆焊、焊接法蘭成型,工藝復雜,因堆焊層易出現裂紋,造成堆焊層脫落磨穿失效。
現常用直管采用MnB、MnCr無縫鋼管焊接法蘭成型,再對內壁感應淬火硬化,這種直管會因淬透導致使用過程中爆管、或因淬化不均勻導致磨穿失效。一般直管的內套都設計長度均在30mm左右,在彎管里的混凝土向直管輸送時,受測面沖擊,因內套過短,無法對直管進行保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背景技術中混凝土輸送管的不足,提供一種高耐磨性,整體韌性好、強度高,高穩定性能的混凝土輸送管,該輸送管解決了單一材質難以調和的高韌性和高耐磨性的矛盾,使用壽命長。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輸送管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輸送管,包括彎管,所述彎管包括彎耐磨管、彎外管和彎管法蘭,彎耐磨管套裝在彎外管內,彎耐磨管與彎外管之間具有填充層,彎管法蘭與彎外管連接,彎管法蘭內具有彎管內套,彎管內套與彎管法蘭之間具有粘結層。
所述彎耐磨管兩端各設計有定位直端,用于裝配工藝定位,保證彎耐磨管與彎管法蘭同心。
所述彎管法蘭為外壁具有連接槽的環形構件,環焊于彎外管的端口,其內壁設置有工藝止回環,用于彎耐磨管和彎管內套的裝配定位,并可保證彎耐磨管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因填充不充分而在彎外管內向兩端運動。
所述彎外管的外側具有填充料進料口,其外彎壁厚大于內彎壁厚。
所述填充層為無收縮水泥灌漿料,在填充水泥漿料時,所述彎外管的填充料進料口保持在最高位,可以保證水泥漿料的充分流動和完全填充。
所述混凝土輸送管,包括與彎管連接的直管,所述直管包括直耐磨管、直外管和直管法蘭,直耐磨管置于直外管內,直耐磨管與直外管之間具有粘結層;直管法蘭與直外管連接,直管法蘭內具有直管內套,直管內套與直管法蘭之間具有粘結層。
所述直管法蘭具有裝配定位環,便于直管法蘭與直外管的裝配定位。
所述直管內套的長度等于或大于34mm,保護直耐磨管不受沖擊磨損。
所述彎耐磨管、直耐磨管及彎管內套、直管內套采用新型過共晶高鉻白口鑄鐵材料,熔模、砂型或離心鑄造成型,以滿足高抗磨性的要求;所述彎外管、直外管采用低碳高強鋼管熱推制或冷拔成型,具有成本低、易成型等特性,同時可以滿足輸送管對整體高韌性和高強度要求;所述彎管法蘭和直管法蘭采用鋼管碾壓成型后加工至要求尺寸,達到裝配要求。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彎管的裝配結構圖;
圖`2是直管的裝配結構圖;
圖3是彎直管的裝配結構圖;
圖4是圓錐直管的裝配結構圖;
圖5是彎耐磨管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6是彎外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彎管內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彎管法蘭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彎管法蘭與彎外管的連接示意圖;
圖10是直管內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直管法蘭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直耐磨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直外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宗仙,未經李宗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2921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