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真空繼電器的加工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28758.7 | 申請日: | 2011-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10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良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正啟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49/00 | 分類號: | H01H4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2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真空 繼電器 加工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繼電器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實際上使用較小的電流去控制較大的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應用極為廣泛。特別是一種真空繼電器,不僅耐高壓,而且靈敏度高,是航空航天領域常用的繼電器。但是由于真空殼體為玻璃質,在加工過程中抽真空的工序給該產品的制造帶來很多麻煩,特別是在安裝好內部組件后,再行抽真空,常常在管體上留下吸嘴,如同保溫瓶膽底部的凸起,影響產品外觀。
發明內容
真空繼電器的加工工藝就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公開的一種技術方案。主要包括:真空管(1)、線圈(2)、輸入極(3)、輸出極(4)、動簧片(11)、銜鐵(13)、靜觸點(9)、動觸點(15);其特征在于:真空管(1)為玻璃管狀,兩端為加固端(5)、(6),真空管(1)與加固端(5)、(6)一體成型;線圈(2)套置在真空管(1)上靠近銜鐵(13)的部位,輸入極(3)后端為管狀,前端沿輸入極的軸心線向下偏折30°~45°后略呈“Z”字型的扁平的鏟狀,鏟狀部前伸并與輸入極的軸心線平行,在其向下彎折的頂角處,置有小孔(7),小孔(7)與輸入極(3)的管腔相通,輸入極(3)的末端置有密閉體(17),密閉體(17)系輸入極(3)的剩余部分材料熱熔而成,輸入極(3)的鏟狀部鉚置靜簧片(8),靜簧片(8)上固置靜觸點(9);輸出極(4)與輸入極(3)的形狀相同,置于加固端(6)的外端的部分為圓柱體,前端鏟面向下并且在鏟面下鉚置一側視時截面大致呈“S”形的片狀體(10),且使片狀體(10)的前端面與輸入極(3)的鏟部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且保持3~4mm距離,片狀體(10)的前端靠近銜鐵(13)的部位套置絕緣層(12),動簧片(11)側視時截面也略呈“S”形,其后端經鉚釘(16)鉚置在輸出極(4)的鏟部及片狀體(10)之間,前端中部底面固置銜鐵(13),上面固置阻止件(14),阻止件(14)為帶有底座的圓柱體,側視時呈倒置的“T”形,動簧片前端與輸入極(3)上固置的靜觸點(9)相對應的部位固置動觸點(15),輸入極(3)輸出極(4)分別通過加固端(5)和(6)固置在真空管(1)內,阻止件(14)的頂端在動簧片(11)的彈力作用下,頂置在真空管(1)的內壁上,并使動觸點(15)與靜觸點(9)處于常開狀;輸入極(3)輸出極(4)極銜鐵均為軟磁性材料制成,靜簧片(8)動簧片(11)均為銅質材料;加工時先將輸入極(3)及輸出極(4)及其組件加工完成后固置在夾具上,并套上兩端尚未密閉的真空管(1),噴槍熱熔真空管(1)的兩端形成加固端(5)和(6),并使輸入極(3)輸出極(4)固置在真空管(1)內,然后通過輸入極(3)的管口及小孔(7)抽出真空管內的空氣,并迅速熱熔輸入極(3)的末端管口形成密閉體(17),然后在真空管(1)外套置線圈(2)即可。
該工藝由于是在內部組件組裝完畢后,再通過輸入極進行抽真空,因此不會在玻璃管體上留下抽嘴痕跡,且對傳統的加工工具不需改進或更換,簡化了工藝流程,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參見附圖,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幅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做進一步說明。
參見附圖,輸入極(3)輸出極(4)及其組件通過加固端(5)和(6)固置在真空管(1)內,線圈(2)套置在真空管(1)靠近銜鐵(13)的部位;加工時先將輸入極(3)和輸出極(4)及其組件組裝完畢后,固置在夾具上,并保持成品狀態,套上兩端尚未密閉的真空管(1),經噴槍熱熔真空管(1)的兩端口,形成加固端(5)和(6),然后將輸入極(3)的口部和小孔(7)抽出管內空氣,并迅速熱熔輸入極(3)的管口部形成密閉體(17),套上線圈(2)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正啟電氣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正啟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2875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