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寶節能燈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23091.1 | 申請日: | 2011-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138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振 |
| 主分類號: | F21S9/03 | 分類號: | F21S9/03;F21V23/04;F21V3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節能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燈具,具體涉及的是一種海寶節能燈。
背景技術
西周時“燭”應是一種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用于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置于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中國現存最早的燈具出于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豆籩,瓦豆謂之登?!毙煦C曰:今俗別作燈,非是,晉郭璞云:禮器也。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豆,是商周時期的一種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醬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禮器,多用青銅、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燈具,在戰國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一種盤底中央呈*狀突起可插燈芯的細把陶質豆,它就是當時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國古代燈具的主要形式之一。從追溯豆燈的歷史,去理解“鐙”字的產生,我們就不能不看到我們的祖先在創造光明的同時,為燈具命名的思維性與創造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根據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海寶節能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海寶節能燈,包括海寶體模具和底座,其中海寶體模具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海寶體模具為透明的玻璃,發光裝置設置于海寶體模具內,其上安裝有音樂播放器,所述的太陽能存儲裝置設于底座內,底座一邊安置有硅片,所述的硅片與底座內的太陽能存儲裝置通過導線連接,所述的底座另一邊安裝有空氣凈化裝置,所述的海寶體模具的手臂上安裝有按鈕開關。
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構簡單,制作容易,且就有發光效率高,高效節能,效益巨大節能、降耗、環保。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具體的說明。
本發明一種海寶節能燈,包括海寶體模具2和底座1,其中海寶體模具2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的海寶體模具2為透明的玻璃,發光裝置7設置于海寶體模具2內,其上安裝有音樂播放器6,所述的太陽能存儲4裝置設于底座1內,底座1一邊安置有硅片8,所述的硅片8與底座1內的太陽能存儲裝置4通過導線連接,所述的底座1另一邊安裝有空氣凈化裝置5,所述的海寶體模具2的手臂上安裝有按鈕開關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振,未經李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2309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水果夾心沙琪瑪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實木感三聚氰胺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