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22300.0 | 申請日: | 2011-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451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8 |
| 發明(設計)人: | 武德珍;牛鴻慶;齊勝利;韓恩林;閆曉娜;趙昕;吳戰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化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F6/78 | 分類號: | D01F6/78;C08G73/10;D01D1/02;D01D5/04;D01D5/06;D01D5/12;D01D1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強 聚酰亞胺 纖維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聯苯二酐(BPDA)、對苯二胺(pPDA)和2-(4-胺基苯)-5-胺基苯并咪唑(BIA)無規共聚得到的聚酰亞胺纖維,其中對苯二胺與2-(4-胺基苯)-5-胺基苯并咪唑的摩爾比為1∶10~3∶1。
2.按照權利要求1的一種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其特征在于,聚酰亞胺纖維中還包括與其它二胺或/和二酐單體的共聚,其它二胺加入量與對苯二胺、2-(4-胺基苯)-5-胺基苯并咪唑總加入量的摩爾比為1∶10~1∶4;其它二酐與聯苯二酐的摩爾比為:1∶10~3∶7。
3.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將對苯二胺、2-(4-胺基苯)-5-胺基苯并咪唑、聯苯二酐,按二胺與二酐總摩爾比1∶0.95~1∶1.05進行配比,其中對苯二胺與2-(4-胺基苯)-5-胺基苯并咪唑的摩爾比為1∶10~3∶1;
B:在N2保護下將步驟A的二胺加入計量溶劑溶解,然后加入二酐,使溶液的固含量為5~35wt%,充分反應后獲得聚酰胺酸紡絲溶液;
C:將聚酰胺酸紡絲溶液按照濕法或干濕法紡絲工藝進行紡絲,采用一步連續制備法,即紡絲溶液經過噴絲板噴出后,連續經過凝固浴凝固、水洗、不同溫度的熱爐處理和收絲,得到高強高模聚酰亞胺纖維;
聚酰胺酸溶液的合成采用梯度溫度式反應,溫度段為2~5段,每段溫度為75℃~-10℃,每個溫度段反應時間不等,總計2~20小時;
所采用的一步連續制備方法中,至少包括四段熱爐,各熱爐溫度為80℃~550℃,牽伸比為1~2,過爐總時間為5~30min,爐內氣氛為空氣或者氮氣,當溫度高于400℃時進行高倍牽伸,牽伸比為3~7,爐內氣氛為氮氣。
4.按照權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還包括其它二胺或/和其它二酐,其它二胺加入量與對苯二胺、2-(4-胺基苯)-5-胺基苯并咪唑總加入量的摩爾比為1∶10~1∶4;其它二酐與聯苯二酐的摩爾比為:1∶10~3∶7。
5.按照權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用的溶劑為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或N-甲基吡咯烷酮。
6.按照權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所用噴絲板孔徑為Φ0.045mm~0.75mm,孔數為50~2000孔。
7.按照權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所采用的濕法或干濕法工藝時凝固浴和清洗浴均分別為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酮、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亞砜(DMSO)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溶劑。
8.按照權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的梯度溫度依次降低。
9.按照權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四段熱爐的溫度依次升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化工大學,未經北京化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2230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