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竹木混合重組材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20929.1 | 申請日: | 2011-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593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方慶華;王益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天振竹木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7N3/12 | 分類號: | B27N3/12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專利事務所 33206 | 代理人: | 戴曉翔 |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 重組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板材中的重組板坯,特別是一種竹木混合重組材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常見的重組材都為同材質的多層壓復合或同材質相似形狀的片、條、絲或束經施膠后擠壓粘合成材,如竹絲施膠熱壓制的重組竹板,楊木片或桉木片等壓合而成的科技木,單一樹枝壓合而成的小徑級木材重組材,這些重組板材都存在一定缺陷,重組竹板色調單一,紋理變化小;單一楊木片、桉木,采用等長材料壓制成的科技木,壓合時由于木片流動性差,卷與卷之間空隙大,需要用膠來填補空隙孔洞,用膠量大不夠環保,壓制得到的成型板坯一致性差、強度小,所以科技木多用來制作木片,不能直接作為新材料使用,而且科技木的紋理相對于實木紋理變化較少;單一樹枝壓材,受材料自身長度限制,實際操作中裝模時因多根短料接長,接頭重疊,局部摩擦力大導致進料困難,設備損耗大,動力消耗高,不符合節能減排的環保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克服現有單一材質壓制板坯存在的成形紋理差,材料混合不均勻、一致性差、強度小和制造困難、能耗高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成形后紋理豐富、材質混合均勻密實、強度高、制造方便的竹木混合重組材及其加工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如下的技術方案:竹木混合重組材,包括竹材和木材,其特征是所述的竹材和木材等長且同向的隨機疊置經壓制膠合成型材。所述的型材是指與壓制模具的型腔形狀對應的重組材;所述的同向為平行同向或斜置同向,不包括垂直置放。本發明改變了現有單一材質結構,通過竹木混合壓制成重組材,木材的作用是形成豐富紋理,竹的作用是和木材填充混合,利用竹材受壓流動填補空隙,最后制成的竹木混合重組材空洞少縫隙小,整體均勻密實強度高,由于兩種材質相互填充混合,所需施膠量較單一材質用膠減少,兩種材質混合形成的紋理豐富,較現有單一材質壓制板坯更為美觀。等長的竹材和木材裝模方便,進料容易,設備損耗小,動力消耗低,節能環保。
所述的竹材為竹束和/或竹絲,所述的木材為木束和/或單張木片。竹束、竹絲材質細長,利用現有技術加工方便,在壓制中流動性好利于成型;木束、單張木片呈卷狀輕薄,可以使成型的重組材紋理變化豐富,兩種不同的材質混合制得的重組材更致密,強度好。
所述的竹材和木材中隨機填充植物輔料。利用現有易收集的植物輔料填補壓制中的孔洞和縫隙,提高重組材致密度;疊置的竹材和木材隨著放入的植物輔料彎曲,壓制得到更為漂亮豐富的紋理圖案,如直紋、山紋以及節疤等。所述植物輔料可以是果殼如核桃殼,椰殼,樹皮、軟木片,農作物桿莖,甘蔗渣以及以木漿為原料的廢紙等,這些輔料通常是廢棄物,用在這里既可以變廢為寶,也可以提高重組材性能。此外,也可以是碎竹末、竹絲、木皮碎片,之所以稱為碎片,是指其長度不足1米的竹木邊角料,這些碎片的作用也是填補孔洞、縫隙,提高重組材致密度,豐富紋理。
竹木混合重組材加工方法,包括按序進行的以下步驟:
a.將竹材和木材加熱烘干,控制含水率在10%以下;
b.烘干的竹材和木材浸膠處理2~8分鐘;
c.浸膠后的竹材和木材再干燥,控制含水率在16%以下;
d.干燥的竹材和木材整理后按重量配比稱重后裝入模具壓制;
e.脫模,得到壓制成型的重組材;
其特征是所述的等長裁切后的竹材和木材按同向延伸隨機疊放裝入模具,竹材為3~15%,木材為75~92%,膠為5~10%;所述的步驟d為加壓15~25Mpa同時加溫到130~140℃,保壓固化45分鐘后釋放壓力出料。
本發明所述的加工方法通過竹木混合疊置達到豐富紋理圖案,同時提高致密度減少型材空隙,制造時用膠量也較現有單一材質型材大大減少。最后脫模得到重組材還要放置在室溫環境下進行調質養生,以平衡內部水分并進一步消除內應力;所述的“膠”為木材竹材的粘合劑或膠黏劑,這些都為現有技術。保壓固化這種加壓方式有助于降低重組材內部應力小,制得的型材性能更穩定,脫模后的養生調質周期較長。
所述的步驟d也可為室溫下加壓到15~20Mpa固定模具內,將模具送入固化加熱遂道內經低溫70~90℃,高溫120~140℃,低溫90~120℃三段區域緩慢升溫固化后冷卻,三段區域時間均分,總時間控制在8~12小時。采用室溫加壓然后送入固化加熱隧道緩慢升溫固化后冷卻的處理方式。這種加壓后用模具固定送入固化加熱隧道緩慢升溫固化后冷卻的處理加工方式對壓制機器要求低,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這種壓制得到的重組材后期養生調質周期較前一種保壓固化的后期養生調質周期更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天振竹木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天振竹木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209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