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蓄能單元和蓄能系統無效
申請號: | 201110219143.8 | 申請日: | 2011-07-27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006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發明(設計)人: | 高則行 | 申請(專利權)人: | 高則行 |
主分類號: | F03D9/02 | 分類號: | F03D9/02;F03D7/00;F03D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蘇娟;李瑞海 |
地址: | 100045 北京市西城***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蓄能 單元 系統 | ||
1.一種蓄能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蓄能裝置;
動力輸入裝置,用于接收并向所述第一蓄能裝置輸入能量;
動力輸出裝置,用于輸出來自所述第一蓄能裝置的能量;
第一切換機構,用于選擇性地使所述第一蓄能裝置經所述動力輸入裝置進行蓄能和使所述第一蓄能裝置經所述動力輸出裝置進行釋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換機構包括:
第一差速器,所述第一差速器具有第一輸入工作端、第一輸出工作端和第一控制工作端,其中,在所述第一輸入工作端上一體地形成有所述動力輸入裝置,在所述第一輸出工作端上一體地形成有所述動力輸出裝置;
第一可控制動器,用于選擇性制動所述第一控制工作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速器包括可轉動地支承的第一半軸和第二半軸以及第一殼體,
其中,所述第一半軸作為所述第一輸入工作端,其上一體地形成有所述動力輸入裝置,
所述第二半軸和所述第一殼體中的一個作為第一輸出工作端,其上一體地形成有所述動力輸出裝置,
所述第二半軸和所述第一殼體中的另一個作為第一控制工作端,由所述第一可控制動器選擇性制動。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速器包括可轉動地支承的第一半軸和第二半軸以及第一殼體,
其中,所述第一殼體作為所述第一輸入工作端,其上一體地形成有所述動力輸入裝置,
所述第一半軸和所述第二半軸中的一個作為第一輸出工作端,其上一體地形成有所述動力輸出裝置,
所述第一半軸和所述第二半軸中的另一個作為第一控制工作端,由所述第一可控制動器選擇性制動。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換機構包括第一離合器,所述第一離合器包括:
第一輸入工作端,在所述第一輸入工作端上一體地形成有所述動力輸入裝置;
第一輸出工作端,在所述第一輸出工作端上一體地形成有所述動力輸出裝置和第一控制工作端;
第一離合控制裝置,選擇性地使所述第一輸入工作端與所述第一輸出工作端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蓄能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入工作端與所述第一輸出工作端中的一個是第一離合器盤端,所述第一輸入工作端與所述第一輸出工作端中的另一個是第一飛輪盤端。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能裝置是勢能蓄能裝置。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蓄能單元,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蓄能裝置和第二切換機構,所述第二蓄能裝置通過所述第二切換機構與所述第一蓄能裝置選擇地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蓄能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換機構包括:
第二差速器,所述第二差速器具有第二輸入工作端、第二輸出工作端和第二控制工作端,其中,所述第二輸入工作端與所述第一蓄能裝置連接,所述第二輸出工作端與所述第二蓄能裝置連接;
第二可控制動器,用于選擇性制動所述第二控制工作端。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蓄能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速器包括可轉動地支承的第三半軸和第四半軸以及第二殼體,
其中,所述第三半軸作為所述第二輸入工作端,與所述第一蓄能裝置連接,
所述第四半軸和所述第二殼體中的一個作為第二輸出工作端,與所述第二蓄能裝置連接,
所述第四半軸和所述第二殼體中的另一個作為第二控制工作端,由所述第二可控制動器選擇性制動。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蓄能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速器包括可轉動地支承的第三半軸和第四半軸以及第二殼體,
其中,所述第二殼體作為所述第二輸入工作端,與所述第一蓄能裝置連接,
所述第三半軸和所述第四半軸中的一個作為第二輸出工作端,與所述第二蓄能裝置連接,
所述第三半軸和所述第四半軸中的另一個作為第二控制工作端,由所述第二可控制動器選擇性制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高則行,未經高則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19143.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腔鏡縫合器用一次性透明釘匣
- 下一篇:新型持針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