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煉鋼鋼液的靜攪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18089.5 | 申請日: | 2011-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607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尹雨群;趙晉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C7/00 | 分類號: | C21C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陳揚 |
| 地址: | 210035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煉鋼 方法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煉鋼工藝,具體地說是一種在煉鋼工藝的兩個工序中進行煉鋼鋼液靜攪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煉鋼鋁脫氧的鋼種普遍采用在最后一道精煉結束向鋼水中喂入一定量的鈣線然后靜攪一定時間,喂鈣線是為了使鋼中鋁系夾雜物由固態變為液態,靜攪過程是為了夾雜物碰撞長大并且上浮。但由于鈣的蒸汽壓很大且鋼包鋼水流動存在死角,這樣造成鋼水靜攪后鈣的不穩定與不均勻性,再加上因生產節奏快而導致靜攪時間短,在最后的靜攪過程中將會有部分大型夾雜物無法上浮排除,滯留在鋼中造成軋后鋼板夾雜超標與探傷不合格,降低了鋼板收得率。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煉鋼鋼液的靜攪方法,該方法在煉鋼工藝的兩個工序中進行煉鋼鋼液靜攪,可以消除老工藝靜攪的弊端,減少鋼種夾雜物含量,提高鋼液純凈度。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煉鋼鋼液的靜攪方法,煉鋼采用鐵水預處理+轉爐冶煉+LF爐精煉+RH精煉+連鑄的工藝流程;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在煉鋼工藝流程中采用兩次靜攪;第一次靜攪在LF爐精煉工序中的LF處理結束后向鋼水中喂入鈣線進行靜攪;第二次靜攪在RH精煉工序中的真空處理結束后向鋼水中喂入鈣線進行靜攪;具體要求如下:
1)第一次靜攪為:LF處理結束向鋼水中喂入純鈣線200~350米/爐后靜攪4~8min,靜攪時底吹流量設定為15~80Nm3/min;
2)第二次靜攪為:真空處理結束后靜攪6~15min,靜攪時底吹流量設定為10~50Nm3/min。
本發明中,鐵水預處理后到達爐前硫≤0.004%。轉爐冶煉終點鋼水氧含量≤1200ppm,出鋼過程加入鋁0.5~3公斤/噸鋼,加入渣料7~12公斤/噸鋼。鋼水到達LF爐后,加入石灰、精煉渣和渣脫氧劑快速造白渣,化渣結束后精煉渣重量百分組成:二元堿度CaO/SiO2控制在5~10;(TFe+MnO)%?≤4%;Al2O3%控制在16~29%;鋼水中加入鋁粒或喂入鋁線調整鋼水中全鋁含量,LF處理結束全鋁含量在0.015%~0.040%。
RH真空處理時間20~50min,其中真空度50~300Pa的處理時間為12~30min,真空處理不添加含鋁脫氧劑。連鑄過程采用全程保護澆注。
本發明在轉爐出鋼、LF精煉過程中前期加入鋁含量,能將鋼水與渣中氧含量降低到底的范圍。LF爐采用高堿度高Al2O3爐渣,這種渣系具有較低的熔點及好的流動性,這樣操作更容易吸附鋼水中的夾雜物。在LF處理結束鈣處理后進行第一次靜攪,這樣能使鋼水在轉爐出鋼過程與LF過程脫氧形成的夾雜物有充足的變性時間,并使變性后的夾雜物在RH真空處理過程更容易碰撞長大上浮。RH處理結束后第二次靜攪可以進一步使鋼種未完全變性的夾雜物進行變性處理,RH處理后靜攪一段時間后,使鋼種經變性處理未上浮的小顆粒液態夾雜物上浮去除。連鑄過程采用全程保護澆注,防止鋼水二次氧化形成新的夾雜物。
本發明的優點是:采用本發明,能將鋼種總氧的質量分數分別控制到(5~20)×106,鋼種的夾雜物大都是球形,夾雜物的當量直徑為(1~10)微米,軋后鋼板探傷合格率大于99%,B類夾雜物評級總體降低,1級以下比例占95%,夾雜物控制水平明顯提高,大大減少因夾雜物引起的質量問題,每月因夾雜物引起的廢品率小于0.5%,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1808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