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管及其制作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17784.X | 申請日: | 2011-08-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175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林俊宏;陳漢霖;陳漳湚 | 申請(專利權)人: |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管,尤指一種用于電子產品發熱源導熱的熱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將熱管(Heat?Pipe)應用在電子產品的發熱源的導熱,可有效地克服熱量日益升高的電子發熱源問題,將此熱管取代以往僅由散熱片所構成的散熱結構,顯然已經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但是在電子產品往輕、薄、短、小發展的前提下,如何對熱管的導熱效能做更進一步的提升,以符合前述電子產品的使用需求,則是本發明人所要解決的技術課題。
習知的熱管,主要包括一等徑管體、一毛細組織及一工作流體,在等徑管體的內部具有一容腔;毛細組織布設在容腔內且與管體的內表面相互貼接;工作流體則填注在容腔內并蓄積在毛細組織內,如此以制作出一熱管。
然而,習知熱管的管體為一等徑型態,內部的工作流體蒸發為氣體時,并不能夠被快速地將熱量帶離,致使其導熱效能受到相當程度的拘限。另外由于其毛細組織為單一結構,液體的回流速度較為緩慢,而令熱管易產生空燒現象。再者,其蒸發段的截面小,可與發熱源直接貼接的面積小,因此所能生成的蒸氣量少導致其散熱效能無法被有效地提升。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熱管及其制作方法,其通過對蒸發段和各冷凝段采不等周長尺寸設計,而能夠提高內部氣體的流動速度及增加導熱效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熱管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一中空管、一編織網及一支撐體,將該編織網包覆該支撐體后置入該中空管內部;
b)將一插棒插入該編織網內并抵接該支撐體;以及
c)將經步驟b)的該中空管和該插棒施以部分區域的縮管加工,而形成有不等周長尺寸的一階梯管。
本發明提供一種熱管,包括一階梯管、一編織網及一支撐體,該階梯管具有一蒸發段及兩個冷凝段,該兩個冷凝段分別形成在該階梯管的兩側,該蒸發段位在該兩個冷凝段之間,其中該兩個冷凝段與該蒸發段的內部相互連通,且該蒸發段所圍設而成的周長尺寸大于每一該冷凝段所圍設而成的周長尺寸;該編織網容置在該階梯管且位于該蒸發段和該兩個冷凝段內部;該支撐體容置在該階梯管且被該編織網包覆。
本發明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通過各冷凝段內部的復合毛細組織,可加速液體的回流速度以防止空燒現象。蒸發段的截面大,可與發熱源直接貼接的面積大且具有較大的蒸氣量,能夠提高散熱效能。通過蒸發段的截面積大于冷凝段的截面積,且截面積與流速成反比關系,在工作流體由液體被加熱為氣體時,可對該氣體的流動起到加速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熱管制作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熱管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熱管組合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熱管的插棒插入階梯管組合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熱管立體外觀圖;
圖6為本發明熱管組合剖視圖;
圖7為本發明熱管經壓具整平后立體外觀圖;
圖8為本發明熱管經壓具整平后組合剖視圖;
圖9為本發明熱管的蒸發段另一實施例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熱管;101-蒸發段;102、103-冷凝段;10-中空管;10a-階梯管;11-容腔;20-編織網;30-支撐體;40-工作流體;5-插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和試驗數據,對本發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點作更詳細的說明。
如圖1-4所示,本發明一種熱管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一中空管10、一編織網20及一支撐體30,將該編織網20包覆該支撐體30后置入該中空管10內部;如圖2-3所示,在此步驟中,此中空管10可由銅或銅合金等導熱性及延展性均良好的材料所制成,但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的中空管10可為一圓形直管,其內部具有一容腔11,且中空管10的內壁為一光滑表面。本實施例的支撐體30為一螺旋彈簧。制作時是將編織網20以卷繞方式包覆支撐體30后再一起置入中空管10內部。
b)將一插棒5插入該編織網20內并抵接該支撐體30;如圖4所示,在此步驟中,可先以單一插棒5插入編織網20內并抵接支撐體30而進行后續的縮管加工;亦可同時將兩個插棒5分別從不同方向插入編織網20內,并抵接支撐體30而進行后續的縮管加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1778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應力薄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半導體器件
- 下一篇:一種視頻顯示的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