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基于仿生蛾眼半導體異質(zhì)結太陽能電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217023.4 | 申請日: | 2011-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631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謝丹;馮婷婷;任天令;宋睿;田禾;李虓;吳德海;朱宏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31/0352 | 分類號: | H01L31/0352;H01L31/072;H01L31/18;H01L51/4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賈玉健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qū)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仿生 半導體 異質(zhì)結 太陽能電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基于仿生蛾眼半導體異質(zhì)結太陽能電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半導體異質(zhì)結太陽能電池是現(xiàn)有太陽能電池中的一種重要結構,它由兩種能帶結構不同的半導體材料構成,在接觸面上能帶發(fā)生彎曲或突變,形成內(nèi)建電場,從而為光生伏打效應在半導體中產(chǎn)生的載流子的分離提供了條件。由于半導體材料的多樣性,構成異質(zhì)結太陽能電池的材料的選擇也十分靈活。目前,半導體異質(zhì)結太陽能電池中使用最多的是非晶硅/單晶硅異質(zhì)結,InGaP/GaAs異質(zhì)結,CdS/CdTe異質(zhì)結,有機體異質(zhì)結等。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zhuǎn)換效率取決于多種因素,其中減少入射光反射率是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現(xiàn)有的異質(zhì)結太陽能電池通常采用平面結構,而平面結構往往不能有效的利用入射光能量,如平面硅在可見光范圍內(nèi)的反射率高達30%以上,造成了大量能量的損失。目前普遍采用減反膜如氧化硅,氮化硅來降低反射,減反膜是基于光的干涉原理,其厚度為波長的1/4或1/2,由于單層減反膜只對單一波長具有較好的減反作用,所以若需要對較寬范圍內(nèi)的光波都具有良好的反射效果,往往需要多層減反膜,這勢必會增加制造成本,并且減反膜的質(zhì)量依賴于工藝條件,因此限制了減反膜的效果。
自然界中,飛蛾的眼睛具有特殊的立體六角蜂窩狀微觀結構,其輪廓線比光線的波長還小,因此,大多數(shù)的入射光線都被蜂窩狀結構所吸收。飛蛾眼睛不反射光線的這一特點,可以應用于太陽能電池中。通過模擬蛾眼結構,能夠有效地減小入射光的反射。當光線入射到半導體柱狀陣列表面,入射光線在柱壁間進行多次反射,增長了光的傳播路徑,增強了半導體對入射光的吸收,從而有利于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zhuǎn)換效率。另外,當另一種半導體材料填充到柱陣列之間,由于柱陣列具有比平面結構更大的表面積,因而增大了有效結面積,能夠產(chǎn)生更多的電子-空穴對,有利于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zhuǎn)換效率。
基于半導體陣列的仿生蛾眼結構只增加一步工藝,利用半導體本身而不引入其他材料,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不僅具有減反作用,還具有增大結面積的優(yōu)點,具有較高的能量轉(zhuǎn)換效率,因而在太陽能電池結構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仿生蛾眼半導體異質(zhì)結太陽能電池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制備簡單、成本低、能量轉(zhuǎn)換效率高的特點,所制備的電池具有減少入射光反射的特點。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基于仿生蛾眼半導體異質(zhì)結太陽能電池,包括單晶半導體襯底1,單晶半導體襯底1上面淀積隔離層2,單晶半導體襯底1背面淀積金屬背電極3,在隔離層2上開窗口形成有效結區(qū),在結區(qū)中制備有仿生蛾眼陣列4,在隔離層2的窗口周圍淀積有金屬前電極5,在仿生蛾眼陣列4上制備有另一種半導體材料6。
基于仿生蛾眼半導體異質(zhì)結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在單晶半導體襯底1上淀積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3N4)作為隔離層2;
二、在單晶半導體襯底1背面淀積金屬作為背電極3;
三、通過濕法腐蝕隔離層2形成窗口,露出單晶半導體襯底1表面,用于定義異質(zhì)結面積和光照區(qū)域,在此區(qū)域中再通過光刻和干法刻蝕形成半導體仿生蛾眼陣列4;
四、采用剝離(lift-off)的方法在隔離層2的窗口周圍淀積金屬形成金屬前電極5;
五、通過蒸發(fā)、旋涂或轉(zhuǎn)移的方法在單晶半導體襯底1的仿生蛾眼陣列4上制備半導體材料6,并與金屬前電極5接觸,最終形成異質(zhì)結太陽能電池。
所述的單晶半導體襯底1為硅(Si)、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或氮化鎵(GaN)中的一種。
所述的隔離層2為SiO2或Si3N4。
所述金屬背電極3采用濺射或電子束蒸發(fā)的鈦(Ti)/鈀(Pd)/金(Au)或鈦(Ti)/鈀(Pd)/銀(Ag)疊層結構,與單晶半導體襯底1形成歐姆接觸。
所述的仿生蛾眼陣列4是采用反應等離子體刻蝕(RIE)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刻蝕(ICP)制備的圓柱、方柱或不規(guī)則柱形,陣列的排布是三角陣、方陣或不規(guī)則排列,圓柱的直徑為200nm-2μm,高度為100nm-10μm,間距為100nm-2μm。
所述金屬前電極5采用濺射或電子束蒸發(fā)的鈦(Ti)/金(Au)疊層結構,與半導體材料6形成歐姆接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jīng)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17023.4/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31-00 對紅外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敏感的,并且專門適用于把這樣的輻射能轉(zhuǎn)換為電能的,或者專門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控制的半導體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導體本體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轉(zhuǎn)換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輻射控制通過該器件的電流的,例如光敏電阻器
H01L31-12 .與如在一個共用襯底內(nèi)或其上形成的,一個或多個電光源,如場致發(fā)光光源在結構上相連的,并與其電光源在電氣上或光學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