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收割刀及帶有收割刀的收割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16699.1 | 申請日: | 2011-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57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小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小波 |
| 主分類號: | A01D34/13 | 分類號: | A01D34/13;A01D34/125;A01D34/30;A01D34/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孫皓;林虹 |
| 地址: | 638513***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收割 帶有 收割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用收割工具,特別是一種小型農用電動收割工具。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多數地區在稻谷成熟時,普遍使用大型聯合收割機,基本實現了收割、脫粒、運輸、入庫一體化,但在一些丘陵地區,如今仍然用傳統的方法收割水稻和小麥,即便在南方有些水田可以用小型收割機,但每遇稻田里的水太多、太深時,這樣的小型收割機也因無法使用而派不上用場,而往往這些地區的青壯年大多數都加入到建設現代化都市的隊伍中,因而對于這些地區的留守老人來講,農忙時節將是他們一年中最難熬、最辛苦的時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收割刀及帶有收割刀的收割機,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農收時,因地理環境惡劣的原因而不能使用大、中、小型收割機的情況下,農戶仍能輕松自如地收割稻谷。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的收割刀由驅動裝置、形狀為矩形長條形的收割臂和矩形長條割刀組成,所述的驅動裝置安裝在所述的收割臂的一端,所述的矩形長條割刀由相重疊的定刀和動刀組成,定刀和動刀的相對表面為滑動接觸,沿定刀和動刀長邊的一側設有鋸齒形狀分別為定刀鋸刀和動刀鋸刀的鋸齒刀,定刀固定在收割臂的上表面的另一端,驅動裝置與動刀的一端相連,驅動動刀緊貼定刀沿長邊方向作往復運動。
所述的定刀鋸刀、動刀鋸刀的定刀鋸齒和動刀鋸齒水平截面形狀均為高大于底邊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所述的定刀鋸齒上所述的高大于所述的動刀鋸齒上所述的高的1.5倍,動刀鋸齒所述的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倒為鈍角,定刀鋸齒和動刀鋸齒垂直于所述的鋸齒刀長邊方向的截面形狀均為直角梯形,定刀鋸刀和動刀鋸刀的齒槽均為可以容納2-3根稻谷桿徑的圓弧形,定刀齒距等于動刀齒距的1.5倍,定刀鋸刀的長度大于動刀鋸刀的長度,其差值大于三個動刀齒距,所述的定刀、動刀所用材料為合金鋼、工具鋼或不銹鋼。
在所述的定刀上開有定刀定位通孔,其與動刀相對的內表面上沿長邊方向開設有形狀為矩形的定刀凹槽,在所述的動刀上與定刀定位通孔相對應的位置開設有沿長邊方向的形狀為矩形的動刀定位通槽,其長度大于所述的動刀鋸刀的三個動刀齒距,動刀上與定刀相對的內表面上與所述的定刀凹槽相對應的位置設有形狀為矩形的動刀凸條,所述的動刀凸條的長度小于定刀凹槽的長度,其差值至少大于動刀鋸刀的三個動刀齒距,其高度小于定刀凹槽的深度,其寬度等于定刀凹槽的寬度,其與定刀凹槽之間為滑動接觸,。
所述的動刀的寬度小于定刀的寬度,在動刀的外表面上沿長邊方向設有形狀為矩形的動刀凹槽,在定刀和動刀上還設有刀片張緊裝置,所述的張緊裝置由定位鋼板、彈簧片、螺桿、螺母、組成,其中,定位鋼板分固定板和可動板,其形狀均為矩形板,其間活動鉸鏈,鉸鏈軸沿定刀的長邊方向設置,固定板固定在定刀上與所述的鋸齒刀相對的另一個長邊側,在所述的可動板上與所述的定刀定位通孔相對應的位置開設有動板定位通孔,其與動刀外表面相對的下表面上與所述的動刀凹槽相對應的位置設有長條的沿動刀的長邊方向截面形狀為矩形與半圓形組成的動板凸條,其長度小于動刀凹槽的長度,其差值至少大于動刀鋸刀的三個動刀齒距,其高度和寬度分別與動刀凹槽的深度和寬度相等,其與動刀凹槽之間為滑動接觸,所述的螺桿穿過定刀定位通孔、動刀定位通槽、動板定位通孔和所述的彈簧片上的通孔與所述的螺母連接。
所述的定刀定位通孔、動刀定位通槽均為三個,所述的刀片張緊裝置為三組,所述的定刀凹槽、動刀凸條、動刀凹槽和動板凸條均為兩個。
在所述的收割臂上與所述的定刀同處一端且位于與所述的鋸齒刀相對的另一長邊側安裝有稻穗收儲袋,在其上分別設有稻穗的入口和出口,入口形狀為環形或方形,沿定刀長邊方向開口尺寸大于鋸齒刀的長度;在距離所述的收割臂上的另一端1/3臂長的位置設有掌舵把手,所述的掌舵把手分左手把、右手把,其形狀、尺寸相同且均為彎曲的圓管,其一端為操作者的左右手握持,另一端相連接并固定在收割臂上,所述的左手把、右手把距離收割臂的上表面的垂直高度在15-25厘米,在收割臂上重心所在的位置設有一可調節長度的環形背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小波,未經李小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166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