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引線結構以及具有此引線結構的顯示面板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15109.3 | 申請日: | 2011-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236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18 |
| 發明(設計)人: | 鄭耕全;傅建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 | 分類號: | G02F1/13;H01L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揮;王穎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科***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引線 結構 以及 具有 顯示 面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引線結構以及具有此引線結構的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液晶顯示器中的液晶顯示面板是由像素陣列基板、彩色濾光陣列基板和夾于兩基板之間的液晶層所構成。在像素陣列基板中,還會在非顯示區設置引線,以使像素陣列與驅動芯片之間電性連接。
一般來說,為了搭配驅動芯片的接點,設置在像素陣列與驅動芯片之間的引線會排列成扇形結構(fan-out?structure)。然而,位于扇形結構的邊緣區域的引線以及位于扇形結構的中間區域的引線因為長度不同,使得此些引線的阻抗不一致。如此一來,將導致位于扇形結構的邊緣區域的引線的信號傳遞與位于扇形結構的中間區域的引線的信號傳遞有明顯的延遲差異。
此外,隨著顯示面板窄邊框的發展,如何縮小扇形結構的長度,以達到縮小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區的寬度,也是研發的重點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引線結構及具有此引線結構的顯示面板,其可以降低引線之間的信號傳遞的延遲差異,并且可縮小扇形結構整體的長度。
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顯示區以及非顯示區,此顯示面板包括像素陣列、至少一驅動裝置以及多條引線。像素陣列位于顯示區。驅動裝置位于非顯示區中。引線位于非顯示區,所述引線電性連接像素陣列與驅動裝置,且引線于像素陣列與驅動裝置之間排列成至少一扇形結構。特別是,第n-1條引線與第n條引線的線距Pn-1=Wn-1+S,n為大于1的正整數,Wn-1表示第n-1條引線的線寬,S表示鄰近的引線之間的間隙,其中扇形結構中的引線的線距P1~Pn-1不完全相等。
本發明提出一種引線結構,其包括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上的多條引線。引線于基板上排列成扇形結構,且第n-1條引線與第n條引線的線距Pn-1=Wn-1+S,n為大于1的正整數,Wn-1表示第n-1條引線的線寬,S表示鄰近的引線之間的間隙,其中扇形結構中的引線的這些線距P1~Pn-1不完全相等。
基于上述,本發明的扇形結構中的引線的線距不完全相等。通過上述設計可以使得位于扇形結構的邊緣區域的引線的信號傳遞與位于扇形結構的中間區域的引線的信號傳遞的延遲差異降低。另外,上述引線設計還可進一步縮小整體扇形結構的長度,以利于顯示面板的窄邊框的發展。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顯示面板的引線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區域R的放大示意圖;
圖4A以及圖4B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中的引線結構的局部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6A以及圖6B是圖5的顯示面板的引線結構的示意圖;
圖7A是圖6A的區域R1的放大示意圖;
圖7B是圖6B的區域R2的放大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圖2是圖1的顯示面板的引線結構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以及圖2,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A以及于顯示區A的周圍非顯示區B。此顯示面板包括像素陣列100、至少一驅動裝置DR以及多條引線L1~Ln。
像素陣列100位于顯示區A中。根據本實施例,上述像素陣列100包括多條掃描線SL1~SLn、多條數據線DL1~DLn以及多個像素結構P。
掃描線SL1~SLn與數據線DL1~DLn彼此交越設置,且掃描線SL1~SLn與數據線DL1~DLn之間夾有絕緣層。換言之,掃描線SL1~SLn的延伸方向與數據線DL1~DLn的延伸方向不平行,較佳的是,掃描線SL1~SLn的延伸方向與數據線DL1~DLn的延伸方向垂直。基于導電性的考慮,掃描線SL1~SLn與數據線DL1~DLn一般是使用金屬材料。但,本發明不限于此,根據其它實施例,掃描線SL1~SLn與數據線DL1~DLn也可以使用其它導電材料。例如:合金、金屬材料的氮化物、金屬材料的氧化物、金屬材料的氮氧化物、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是金屬材料與其它導材料的堆棧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1510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籽晶層輔助的表面織構化氧化鋅透明導電薄膜及制備方法
- 下一篇:測試處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