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膜下滴灌大豆的栽培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12865.0 | 申請日: | 2011-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018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新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石河子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25/02;A01G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 地址: | 83200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滴灌 大豆 栽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栽培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膜下滴灌大豆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八師148團場(簡稱148團)位于東徑86°06′—86°24′,北緯44°34′~45°,地處準葛爾盆地南緣,瑪納斯縣境內,南望天山,北靠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東距烏魯木齊市185公里,南離石河子市78公里。全團總面積308平方公里,海拔353~362米,東南高,西北低。現有耕地面積19.2萬畝,年種植面積18萬畝。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4~10月日照時數1950小時,日照時數平均9.5小時;4~10月降水量90.3mm,年蒸發量1645.5mm。≥10℃的積溫3651.8℃,無霜期166天,適宜各種作物生長,主要種植作物有棉花、玉米、小麥、大豆等。2009年種植“新大豆”7600畝,平均單產285公斤;“石大豆”種植7900畝,平均單產255?公斤;“中黃35”種植5500畝,平均單產320公斤。以前,新疆春大豆種植方式全部是大水漫灌的傳統模式,水肥不勻,勞動強度大,產量低,經濟效益差,承包職工的積極性不高。?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方法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膜下滴灌大豆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土地預處理、除草、配置播種方式、選種、播種、施肥和間苗,所述播種株行的配置方式為:設置有兩個覆膜,每個覆膜下設置有兩個滴灌系統,每一個滴灌系統滴灌三行或四行株苗。?
所述兩個覆膜的間距為58-62cm,所述覆膜寬度為1.85-2米。?
所述滴灌系統為毛管。?
所述毛管與最近的株苗之間的距離為15-20cm。?
所述株苗的單行長度為2220-2314.9m。?
所述株苗的平均行間距為28.8-30cm;所述株苗的株距為9cm。?
所述播幅為460-480cm。?
所述播幅接行為58-60cm,播幅接行指播幅與播幅之間的距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應用膜下滴灌大豆栽培方法后,2009年148團大豆種植,全面積應用節水滴灌技術,平均畝保苗株數2.3萬株,畝收獲株數19450株,平均株高86.4厘米,主莖節數15.5節,單株莢數32.4個,單株粒數82粒,百粒重20.1克,平均畝單產320公斤。且大豆產量分級逐漸趨于平衡,各產量分級之間的差異逐漸減小。詳見表1:?
表1
表1為2009滴灌大豆產量分級表,從上表可以看出:雖然單產在280公斤至320公斤的面積為12957畝,占種植面積的61.7%,其中有5個單位,平均單產在300公斤以上,有3個單位平均單產在320公斤以上。
膜下滴灌大豆與常規灌大豆畝效益比較分析。常規灌大豆單產以我團歷史種植平均單產為基數,成本以目前大豆種植預測成本計算,價格以2009年市場價格計算,進行畝效益對比分析。詳見下表2:?
表2
表2為大水漫灌與節水膜下滴灌大豆畝效益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常規灌畝成本654.4元,單產200公斤,畝產值740元,畝效益85.6元;膜下滴灌畝成本791.4元,單產280公斤,畝產值1036元,畝效益244.6元。兩者相比,膜下滴灌種植畝效益凈增159元,2萬畝大豆凈增畝效益318萬元。
膜下滴灌大豆節水高產栽培技術還可進一步提高大豆生產的可控水平,提高了水分及肥料的利用率,使大豆單產有很大幅度提高,在區內外具有較大的示范和輻射作用。還有利于降低和控制農田地下水位,防止農田次生鹽漬化,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充實的水資源和耕地,生態環境效益顯著。?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地膜大豆一機三管,一管四行行距配置示意圖。?
圖2為地膜大豆一機四管,一管四行行距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
實施例1:?
一種膜下滴灌大豆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土地預處理、除草、配置播種方式、選種、播種、施肥和間苗,播種株行的配置方式為:設置有兩個覆膜,兩個覆膜的間距為58cm,覆膜寬度為1.85m;每個覆膜下設置有兩個毛管,毛管與最近的株苗之間的距離為15cm,每一個滴灌系統滴灌三行或四行株苗,株苗的單行長度為2220m,株苗的平均行間距為28.8cm;株苗的株距為9cm;播幅為460cm;播幅接行為58cm。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石河子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未經石河子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128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以重樓芽鞘為外植體的愈傷組織誘導方法
- 下一篇:用于多載波設備的功耗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