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行間播種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09933.8 | 申請日: | 2011-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57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賈洪雷;王福蘭;張偉漢;范旭輝;劉丹丹;劉曉亮;常世杰;劉昭辰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7/06 | 分類號: | A01C7/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30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功能 行間 播種機 | ||
1.一種多功能行間播種機,包括機架(1)、利用U形卡(3)間隔固定在機架(1)上的至少一個行間播種單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間播種單體(2)包括鎮壓器和固定在鎮壓器上的施肥播種裝置;
所述鎮壓器具有鎮壓地輪(21)和輪軸(22),在鎮壓地輪(21)的兩側,輪軸(22)上由內向外依次裝有連接板(24)、軸承座(25),軸承座(25)和鏈輪(26)固定在輪軸(22)上;在鎮壓地輪(21)的外側,軸承座(25)外側還安裝有固定在輪軸(22)上的鏈輪(26);連接板(24,24’)固定在所述軸承座(25,25’)上,連接板(24,24’)能夠相對于輪軸(22)做轉動;
所述鎮壓器還包括平行四連桿機構,平行四連桿機構由一對上桿(29)、一對下桿(30)、一對前桿(31)和一對后桿(28)構成,在鎮壓地輪(21)的左右兩側,上桿(29)和下桿(30)均與前桿(31)和后桿(28)鉸接;前桿(31)與固定板(32)為一體設計,并位于固定板(32)的左右兩側;后桿(28)呈形,后桿(28)水平部分的后部與連接板(24)固定連接;
所述施肥播種裝置具有種肥箱(41),種肥箱(41)內具有一隔板(42),隔板(42)將種肥箱(41)劃分成肥箱(411)和種箱(412);所述施肥播種裝置還具有施肥器(43)、排種器(44)、施肥開溝器(45)和播種開溝器(46);施肥開溝器(45)、播種開溝器(46)和鎮壓地輪(21)在前進方向上從前至后依次排列;排種器(44)的排種鏈輪(441)通過傳動鏈(34)與鎮壓器鏈輪(26)連接,排種器(44)的傳動鏈輪通過鏈條與施肥器(43)的排肥鏈輪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行間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鎮壓器上還設有加力彈簧(33),加力彈簧(33)的安裝位置與前桿(31)和后桿(28)的豎直部分成一定角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行間播種機,其特征在于:鎮壓地輪(21)底部比播種開溝器(46)的底部高40~60mm,播種開溝器(46)的底部一般高于施肥開溝器(45)的底部低40~60mm。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行間播種機,其特征在于:鎮壓地輪(21)底部比播種開溝器(46)的底部高50mm,播種開溝器(46)的底部一般高于施肥開溝器(45)的底部50mm。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行間播種機,其特征在于:鎮壓地輪(21)由左右兩個半輪合并在一起而構成,左右兩個半輪的輪緣均具有向合并中心傾斜的內傾面(211,212)。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行間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兩個內傾面之間的夾角為140°~160°。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行間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每個半輪的輪緣內側均焊接有防滑刺(35)。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行間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兩個內傾面上均設有“人”字形的凸起(36)。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行間播種機,其特征在于:鎮壓地輪(21)的寬度為110~200mm,鎮壓地輪21的最大外徑為300~500mm,“人”字形凸起的高度為5~10mm,“人”字形夾角為“90°~180°”,上桿(29)和下桿(30)長度為21~24cm。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行間播種機,其特征在于:上桿(29)和下桿(30)長度為22cm,鎮壓地輪的輪體寬度為122mm,最大外徑為450mm,兩個內傾面之間的夾角為155°,內傾面上“人”字形凸起的高度為7mm,“人”字形夾角為135°,鎮壓地輪用鋼板沖制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09933.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