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包埋固定化載體造粒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07396.3 | 申請日: | 2011-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81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任彥強;王凱;劉金泉;李宗慧;屈佳玉;孫意;趙雪蓮;王俊安;劉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桑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02F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趙鎮勇 |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包埋 固定 載體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包埋固定化載體造粒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包括:
物料罐、計量泵、混料器、板框組合模具、輸送裝置和圓盤刀具;其中,
物料罐的出口經管路、計量泵與板框組合模具的輸入口連通;
輸送裝置對應設置在板框組合模具處,輸送裝置的輸送通路上設置對輸送的載體進行切割的圓盤刀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埋固定化載體造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罐為兩個,每個物料罐各通過一條管路和一個計量泵與混料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埋固定化載體造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框組合模具由蓋板、多個隔板、多個框架部件和夾具構成,多個隔板間隔設置,相臨隔板之間設置一個所述框架部件,組合后的多個隔板和多個框架部件外面設置夾緊用夾具,組合后的多個隔板和多個框架部件上面設有蓋板,蓋板上設置所述輸入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埋固定化載體造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之間的間距為3~5毫米。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包埋固定化載體造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采用硬質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成的厚度為0.1~10毫米的平板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包埋固定化載體造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為采用厚度3~5毫米的硬質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成的框架部件。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埋固定化載體造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盤刀具均由多個圓盤刀片平行間隔設置在由驅動裝置驅動的轉動軸上構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包埋固定化載體造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盤刀具上的相臨圓盤刀片之間的間距為3~5毫米。
9.一種包埋固定化載體造粒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采用上述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系統;
將造粒用的反應物保存在兩個所述系統的物料罐中,通過計量泵控制將反應物進入混料器中混合,將混合后的反應物加入到板框組合模具中;在一定的溫度和時間條件下,待反應物完全凝膠后,拆開板框組合模具得到附著于板框組合模具的隔板板面上厚度為3~5毫米的薄片形狀載體;
將得到的所述薄片形狀載體,通過輸送裝置輸送至圓盤刀具中進行切割,切割后成為3~5毫米寬條狀載體,將得到的3~5毫米寬條狀載體旋轉90度角后再圓盤刀具中再次進行切割后即得到塊狀載體。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包埋固定化載體造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將混合后的反應物加入到板框組合模具包括以下方式:
使板框組合模具的輸入口朝上,將混合后的反應物從板框組合模具上方加入到板框組合模具中;或者,使板框組合模具的輸入口朝下,將混合后的反應物從板框組合模具下方經壓力壓入到板框組合模具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桑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桑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0739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磁接觸器
- 下一篇:一種底泥磷釋放抑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