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流固耦合散熱器及散熱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05691.5 | 申請日: | 2011-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22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徐麗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麗慧 |
| 主分類號: | H01L23/34 | 分類號: | H01L23/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耦合 散熱器 散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散熱器領域,特別涉及IGBT等大功率發熱器件的散熱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的發展,變頻器的容量得到迅速提高,其散熱系統設計已成為一個關鍵問題。實際經驗表明,變頻器散熱系統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變頻器能否安全穩定的長時間工作。變頻器發熱的絕大部分是由功率器件的損耗引起,而功率器件本身對溫度比較敏感,溫度的變化會影響器件的開通和關斷過程,并影響變頻器的工作性能。為了限制功率器件的溫升,常見的散熱方式一般有自然冷卻、強迫風冷、油冷和水冷四種。強制風冷的散熱效果是自然風冷的5~10倍,油冷或水冷的散熱效果是自然冷卻的120~150倍。從結構的復雜性和實現的難易程度來看,強制風冷比水冷有著結構簡單,實現容易和可靠性高等優點,因此功率在數百瓦的變頻器主要采用強制風冷進行散熱。
目前對變頻器散熱系統已有一些研究,大多集中在IGBT發熱量方面的分析,請參見《基于PSPICE仿真的IGBT功耗計算》,微電機,曹永娟、李強,林明耀.2004,37(6):40-42;《高壓變頻器散熱與通風的設計》,變頻器世界,續明進,張皓,董武,2005,9(5):68-71;《高壓變頻器散熱系統的設計》,電力電子技術,王丹,毛承雄,范澎等,2005,39(2):115-117。
關于強制風冷散熱器的研究,往往也集中在對翅片厚度、高度、間距等幾何尺寸的研究上,請參見《電力電子裝置強制風冷散熱方式的研究》,電力電子技術,楊旭、馬靜、張新武等,2000,34(8):36-38;《牽引逆變器散熱系統的分析與設計》,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張舟云、徐國卿、沈祥林,2004,32(6):775-778;《影響功率器件散熱器散熱性能的幾何因素分析》,電子器件,付桂翠、高澤溪,2003,26(12):354-357。
上述研究成果僅能小幅度的調高散熱器的性能,并沒有對散熱路徑做任何的更改。因此,其散熱對象往往集中在百瓦級別的IGBT散熱上。在上千瓦的大功率IGBT的散熱中,目前多采用水冷散熱器。通過在散熱器的吸熱底板上設計流道,并由水泵驅動流體,將熱量更均勻的分布到散熱齒上。這存在以下缺點:
1、需要額外的動力裝置,耗費電能。
2、水泵作為一個運動部件,容易損壞;
3、往往需要管路連接,眾多的接頭,容易導致泄漏。
4、外力如水泵或者攪拌器驅動的液體流動,在靠近壁面的地方存在流體邊界層,該區域內為層流狀態,導熱能力非常差,熱阻很大。
發明人經過對風冷散熱器的深入的CFD仿真和實驗測試,發現使用風冷散熱器,散熱效果不夠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安裝熱源的吸熱部件溫度均勻性不好,如圖1所示,在IGBT發熱功率1500W的情況下,吸熱底板上的溫差高于30℃,很多散熱齒的溫度較低,起不到太大的散熱效果,導致散熱器的散熱效率低下,如果將此溫差消除,則能使熱源IGBT的溫度降低15℃;而水冷散熱器存在邊界層內是層流狀態,對流傳熱效果弱的缺點。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實施簡單、可靠性高、性能大幅提高的流固耦合散熱器,以及一種散熱效率高、實施方便的流固耦合散熱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流固耦合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
吸熱部件,所述吸熱部件用于安裝熱源;所述吸熱部件的內部設有與外界相密封的腔,所述腔內裝有液體且不充滿所述腔;
散熱部件,所述散熱部件設置在所述吸熱部件上;所述散熱部件通過所述吸熱部件、所述腔內的液體與所述熱源連接。
根據上述的流固耦合散熱器,所述液體在工作狀態下呈沸騰狀態。
根據上述的流固耦合散熱器,可選地,所述液體是水或丙酮或乙二醇溶液。
根據上述的流固耦合散熱器,可選地,所述散熱部件設置在所述吸熱部件上遠離所述熱源的部位。
根據上述的流固耦合散熱器,可選地,所述散熱部件是散熱齒。
根據上述的流固耦合散熱器,可選地,所述腔內處于負壓狀態。
根據上述的流固耦合散熱器,優選地,所述腔內的液體的液面不低于所述熱源在重力方向上的最高點。
本發明的目的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流固耦合散熱方法,所述散熱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1)熱源的熱量傳遞到吸熱部件上與所述熱源相接觸的部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麗慧,未經徐麗慧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0569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亮度流動發光電線的制備
- 下一篇:一種蓄電池柵板手工包片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