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目標對象的顯示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03059.7 | 申請日: | 2011-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906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魏穎琪;黃粵;潘軍彪;楊少龍;林克;李穎;羅喧;陳立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44 | 分類號: | G06F9/4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曾暉 |
| 地址: | 100032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目標 對象 顯示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目標對象的顯示方法和裝置,特別適用于存儲空間小并因電池容量有限而對CPU資源消耗敏感的手持終端的系統、應用或服務開發。
背景技術
手持移動終端,包括手機、移動互聯網設備(MID)、車載設備和平板電腦等,其屏幕尺寸通常為2寸到10寸。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界面要做到簡潔便捷,盡可能使用戶通過較少的操作次數就可以快速定位目標。
傳統方法是對用戶的操作習慣,即用戶的歷史操作行為進行存儲,基于一定的計算原則計算用戶操作的活躍度,并根據該活躍度為用戶生成界面,將活躍度高即最近最頻繁也即最可能操作的相關應用圖標/鏈接或信息擺放在最顯著的位置,減少用戶翻頁操作次數,提供優秀的用戶體驗。
這種方法需要占用設備的存儲空間,并且根據時間推移,數據越多占用空間越多。此外每次需要獲取活躍度數值時都基于用戶操作進行計算,會消耗CPU資源,從而消耗手持設備電池電能。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本發明提出目標對象的顯示方法和裝置。
本發明提出目標對象的顯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根據生命周期,對操作活躍度以及衰減周期時間T進行初始賦值;
(b)判斷是否到達衰減周期時間,如果未到達,執行步驟(c),如果到達衰減周期時間,更新操作活躍度為H=λH,記錄更新時間,其中λ為衰減率,λ≤1;
(c)判斷是否監測到操作行為,如果未監測到,執行步驟(b),否則,更新操作活躍度為H=H+Wo,其中Wo為該操作行為的每次操作權重,H為操作活躍度;
(d)讀取操作活躍度,對操作活躍度進行排序,根據操作活躍度的排序與界面顯示位置的對應關系,將與操作活躍度對應的目標對象顯示到界面上。
本發明提出目標對象的顯示裝置,包括:
賦值模塊,根據生命周期,對操作活躍度以及衰減周期時間進行初始賦值;
判斷模塊,耦合于賦值模塊,判斷是否到達衰減周期時間,以及判斷是否監測到操作行為;
更新模塊,耦合于賦值模塊以及判斷模塊,當到達衰減周期時間,將操作活躍度更新為H=λH,其中λ≤1,記錄更新時間;當監測到操作行為,將操作活躍度更新為H=H+Wo,其中Wo為該操作的每次操作權重,H為操作活躍度;
排序模塊,耦合于更新模塊,讀取操作活躍度,對操作活躍度進行排序;
顯示模塊,耦合于排序模塊,根據操作活躍度的排序與界面顯示位置的對應關系,將與操作活躍度對應的目標對象顯示到界面上。
本發明涉及零歷史記錄存儲的最近最頻繁(最活躍)操作行為排序以及顯示方法。對于操作行為,越近操作具有更高的權重,越頻繁的操作具有更高的權重。由于操作行為具有持續性和重復性,即最近最頻繁操作概率最大,操作活躍度最大,本發明提供簡潔有效的實現方法來獲取操作活躍度,將操作活躍度高的應用的圖標或鏈接放置在顯著位置,或在應用內將操作活躍度高的信息顯示在顯著位置,方便用戶查閱和進行下一步操作,由此可以快速定位到目標對象。
本發明無需記錄用戶歷史操作行為以及每次操作行為對應的時間,節省存儲空間,尤其是解決了手持設備存儲空間有限的問題;本發明還可實時獲取操作活躍度,無需每次獲取時計算操作活躍度,避免因大量計算消耗電池電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目標對象的顯示方法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操作活躍度的生命周期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顯示電話本的示例圖。
圖4是本發明目標對象顯示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
本發明基于四元組參數計算操作活躍度,該四元組參數為:操作初始活躍度H0、每次操作權重Wo、衰減周期時間T以及衰減率λ。可在此基礎上根據具體的需求進行擴展,例如加入位置信息參數等。
其中:
操作初始活躍度H0是預設的初始值,H0大于等于0。開發商可根據市場調研、產品定位、歷史經驗或者定制需求進行設置,為不同的操作行為預置不同的初始活躍度,避免由于歷史采樣點太少引起的誤差,也允許定制手機引導用戶使用某項應用或者應用中的某些功能。隨著使用時間不斷增加,操作初始活躍度逐步修訂為反映真實操作行為的活躍度數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0305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漿液氣泡脫泡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功率半導體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