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精密型稀土拋光粉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02150.7 | 申請日: | 2011-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370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趙月昌;蒙素玲;高璐;郝祥;楊筱瓊;高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明高納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G1/02 | 分類號: | C09G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協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羅大忱 |
| 地址: | 20161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精密 稀土 拋光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精密型稀土拋光粉及其制備方法,更確切地說,是關于一種硅鋁酸鹽與稀土氧化物復配的稀土拋光粉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稀土拋光粉用于透鏡、平板玻璃、玻殼、眼鏡、表殼等的拋光,具有拋光速度快、精度高的特點。自20世紀40年代發明稀土拋光粉以來,生產量與應用量逐漸增加。稀土拋光粉的生產工藝隨著稀土分離工藝的進步而改變。近幾年隨著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液晶顯示、平面顯示、光學元件等對拋光粉的需求越來越多,拋光精度要求越來越高。
早期的稀土拋光粉采用氟碳鈰礦為原料,如日本清美化學公司CN1156749,CN1205354專利所述,后來又發展為以混合碳酸稀土為原料進行生產。隨著稀土分離成本的降低,采用鈰含量更高的稀土原料生產稀土拋光粉已不再增加稀土拋光粉的成本,甚至其生產成本更低。
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稀土拋光粉為氧化鈰為主要成分的混合稀土氟氧化物,如CN101010402A公布了混合稀土氧化物、混合稀土氟化物、使用該材料的基于鈰的磨料;CN101284983A公布了一種超細,球化稀土拋光粉,該稀土拋光粉亦為稀土氟氧化物。
目前使用的稀土拋光粉主要存在的弊端如下:一、拋光粉的比重較大,拋光粉使用過程中懸浮性差,影響了稀土拋光粉的拋蝕量及使用壽命;二、稀土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使用純稀土制備拋光粉,不利于經濟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精密型稀土拋光粉及其制備方法,以滿足商業對生產成本及日益嚴格的拋光精度的要求,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
所述的精密型稀土拋光粉,由硅鋁酸鹽和稀土氧化物組成;
硅鋁酸鹽的質量百分比含量為5~50%,其余為稀土氧化物;
優選的,硅鋁酸鹽的質量百分比含量為5~20%,其余為稀土氧化物;
所述的硅鋁酸鹽為高嶺土、膨潤土、蒙脫土、埃洛石或硅酸鎂鋁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的稀土氧化物為氧化鈰、氧化鑭鈰或氧化鑭鈰鐠;
所述的精密型稀土拋光粉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碳酸稀土用酸溶解,收集稀土溶液,將硅鋁酸鹽加入到稀土溶液中,攪拌0.5~1h,加熱至40~80℃,得料液A;
原料的質量百分比為:硅鋁酸鹽2~33%,其為碳酸稀土;
優選的,硅鋁酸鹽2~10%,其為碳酸稀土;
所述碳酸稀土為碳酸鈰、碳酸鑭鈰或碳酸鑭鈰鐠中的一種或幾種,其中,碳酸鈰、碳酸鑭鈰或碳酸鑭鈰鐠的TREO為45%~48%,碳酸鈰的CeO2/TREO>99%,碳酸鑭鈰或碳酸鑭鈰鐠的CeO2/TREO為60%~65%;
所述的酸為鹽酸或硝酸中的一種;
所述的硅鋁酸鹽選自高嶺土、膨潤土、蒙脫土、埃洛石或硅酸鎂鋁中的一種或幾種;
(2)將100~200g/L的碳酸氫銨水溶液加入到上述料液A中,終點pH=7~8,繼續攪拌1~2h,沉淀,得漿液B;
(3)將上述漿液B脫水,干燥,得前驅體C;
所述的脫水方式為板框壓濾、離心或真空抽濾;
(4)將上述前驅體C在950~1050℃焙燒3~6h,得焙燒產物;
(5)粉碎:將焙燒產物經氣流粉碎至D50:1.0~3μm,得目標產物精密型稀土拋光粉。
術語“REO”指的是稀土氧化物(Rare?Earth?Oxide的縮寫);
術語“TREO”指的是稀土氧化物總量(Total?Rare?Earth?Oxides的縮寫)
術語“CeO2/TREO”指的是氧化鈰占稀土氧化物總量的比例;
術語“D50”指的是一個樣品的累計粒度分布百分數達到50%時所對應的粒徑。它的物理意義是粒徑大于它的顆粒占50%,小于它的顆粒也占5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精密型稀土拋光粉及其制備方法,具有成本低、生產工藝簡單、產品拋蝕量和耐磨性高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制備的拋光粉的粒度分布圖。
圖2為對比例4制備的拋光粉的粒度分布圖。
具體實施方式
顆粒度測試方法是采用激光散射原理的激光粒度儀測得,采用珠海歐美克LS-POP(VI)型激光粒度儀。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明高納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明高納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0215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