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采用鈀/碳與冠醚復合催化合成聯苯類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02144.1 | 申請日: | 2011-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291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25 |
| 發明(設計)人: | 初文毅;孫志忠;李新民;李紅玉;袁小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C43/225 | 分類號: | C07C43/225;C07C43/205;C07C41/30;C07C47/546;C07C45/68;C07C205/37;C07C201/12;C07D317/54;C07D317/50;C07D317/52;B01J31/28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金永煥 |
| 地址: | 15008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用 復合 催化 合成 聯苯 化合物 方法 | ||
1.采用鈀/碳與冠醚復合催化合成聯苯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鈀/碳與冠醚復合催化合成聯苯類化合物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驟完成的:首先將作為反應底物的鹵代芳烴與芳基硼酸按摩爾比為1∶(0.8~4)的比例投入到反應釜中,然后加入作為復合催化劑的鈀/碳與冠醚,加入碳酸鉀,再加入甲醇水溶液,在惰性氣體保護條件下,室溫反應12~36h,然后經過萃取→干燥→過濾→真空濃縮→層析→洗脫即得到聯苯類化合物;所述的鹵代芳烴的通式為:其中R為氫、4-硝基、4-醛基、4-甲氧基、3,4-二甲氧基、2-芐氧基-4-甲基、2-硝基-5-甲氧或3,4-亞甲二氧基;所述的芳基硼酸的通式為:其中R1為烷基、烷氧基、取代烷或芳基;所述的鈀/碳中負載的金屬鈀占鈀/碳總質量的10%;所述的冠醚為18-冠(醚)-6、15-冠(醚)-5或二環己烷并-18-冠(醚)-6;所述的加入鈀/碳物質的量為鹵代芳烴物質的量的0.1~15%;所述的加入冠醚物質的量為鹵代芳烴物質的量的0.5~3.0倍;所述的加入碳酸鉀的物質的量為鹵代芳烴物質的量的1~5倍;所述的甲醇水溶液與鹵代芳烴的質量比為(10~40)∶1,且甲醇水溶液由無水甲醇與蒸餾水按體積比(0.1~10)∶1混合而成;所述的惰性氣體為氮氣或者氬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鈀/碳與冠醚復合催化合成聯苯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入鈀/碳物質的量為鹵代芳烴物質的量的2~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鈀/碳與冠醚復合催化合成聯苯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入鈀/碳物質的量為鹵代芳烴物質的量的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鈀/碳與冠醚復合催化合成聯苯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入冠醚物質的量為鹵代芳烴物質的量的2.2~2.8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鈀/碳與冠醚復合催化合成聯苯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入冠醚物質的量為鹵代芳烴物質的量的2.5倍。
6.根據權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采用鈀/碳與冠醚復合催化合成聯苯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入碳酸鉀的物質的量為鹵代芳烴物質的量的3.5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鈀/碳與冠醚復合催化合成聯苯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醇水溶液與鹵代芳烴的質量比為(20~30)∶1,且甲醇水溶液由無水甲醇與蒸餾水按體積比(0.5~2)∶1混合而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鈀/碳與冠醚復合催化合成聯苯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醇水溶液與鹵代芳烴的質量比為25∶1,且甲醇水溶液由無水甲醇與蒸餾水按體積比1∶1混合而成。
9.根據權利要求2、5或8所述的采用鈀/碳與冠醚復合催化合成聯苯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惰性氣體保護條件下,室溫反應24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大學,未經黑龍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0214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研磨豆漿機及其防堵轉方法
- 下一篇:駐車制動器、車輛制動系統及其車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