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溶劑環氧玻璃鱗片涂料及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191623.8 | 申請日: | 2011-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604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范云鵬;林竹;王志濤;韓文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9D163/02 | 分類號: | C09D163/02;C09D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溶劑 玻璃 鱗片 涂料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結構防腐涂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無溶劑環氧玻璃鱗片涂料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海上石油勘探開發的發展,平臺建設進入快速成長期,鋼結構防腐涂料用量隨之大幅增加,現有的環氧玻璃鱗片涂料大多為溶劑型,溶劑揮發造成涂層空隙率和收縮率增大,易形成局部應力集中,使涂層脆性大,附著力、抗滲透性和抗沖擊性能降低;涂層較厚時,溶劑易滯留在涂層內部,影響涂層致密性;溶劑含量高,環境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溶劑環氧玻璃鱗片涂料,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環保、耐腐蝕、機械性能強的無溶劑環氧玻璃鱗片涂料。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無溶劑環氧玻璃鱗片涂料,由十種組分組成,其中:
1、雙酚A型環氧樹脂E51:國內有多家生產廠生產并銷售產品。
2、活性稀釋劑660A:化學名稱:丁基縮水甘油醚,又稱環氧丙烷丁基醚,簡稱BGE,用作環氧樹脂的活性稀釋劑。無錫市品華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并有產品銷售。
3、硅油:化學名稱:聚二甲基硅氧烷,作涂料消泡劑,青島中寶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并有產品銷售。
4、EP?2440附著力促進樹脂:
錢逢麟主編國內外涂料助劑品種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15頁。廠商:赫斯公司
5、炭黑:粒徑介于10~500μm之間。
6、鈦白粉:又稱銳鈦型GR復合鈦白,平均粒徑≤2μm,廠商:滁州格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7、三聚磷酸鋁:分子式:AlH2P3O10;325目篩余物≤0.5%,廠商:諾誠微細粉體工業有限公司。
8、有機膨潤土流變助劑881-B:(廠商:臨安市青虹化工助劑廠)
9、玻璃鱗片:80目,玻璃鱗片在涂層中是重疊排列的,因此對涂膜的抗滲透性起了很大作用。河北省文安縣五陽防腐材料廠有產品銷售。
10、環氧固化劑H633:技術指標:
廠商:常州漢科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無溶劑環氧玻璃鱗片涂料:是由A液和B液組成,其中A液由1重量份雙酚A型環氧樹脂E51、0.1~0.15重量份活性稀釋劑660A、0.0005~0.001重量份硅油、0.001~0.005重量份EP?2440附著力促進樹脂、0.001~0.005重量份炭黑、0.05~0.1重量份鈦白粉、0.1~0.2重量份三聚磷酸鋁、0.01~0.05重量份有機膨潤土流變助劑881-B、0.1~0.5重量份80目玻璃鱗片組成;B液由環氧固化劑H633組成,使用時由1重量份A液與0.2~0.25重量份B液混合而成。
無溶劑環氧玻璃鱗片涂料,其特征是由A液和B液組成,其中A液由1重量份雙酚A型環氧樹脂E51、0.13重量份活性稀釋劑660A、0.0008重量份硅油、0.002重量份EP?2440附著力促進樹脂、0.002重量份炭黑、0.09重量份鈦白粉、0.15重量份三聚磷酸鋁、0.05重量份有機膨潤土流變助劑881-B、0.4重量份80目玻璃鱗片組成;B液是環氧固化劑H633,使用時由1重量份A液與0.2重量份B液混合而成。
無溶劑環氧玻璃鱗片涂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由A液和B液組成,其中A液在1重量份雙酚A型環氧樹脂E51中加入0.1~0.15重量份活性稀釋劑660A加以分散溶解,再加入0.0005~0.001重量份硅油、0.001~0.005重量份EP?2440附著力促進樹脂,高速攪拌,在攪拌的情況下加入0.001~0.005重量份炭黑、0.05~0.1重量份鈦白粉、0.1~0.2重量份三聚磷酸鋁、0.01~0.05重量份有機膨潤土流變助劑881-B,然后用砂磨機研磨0.5~1h,之后加入0.1~0.5重量份80目玻璃鱗片,混合均勻,制成A液;B液是環氧固化劑H633,使用時由1重量份A液與0.2~0.25重量份B液混合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9162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