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微生物海藻有機液態肥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184523.2 | 申請日: | 2011-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443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樹清;劉培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偉鋒;姚鐵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微生物 海藻 有機 液態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肥料和有機肥料的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合微生物海藻有機液態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海帶、巨藻、泡葉藻、海囊藻、昆布等海藻中,富含對農作物生長有用的各種無機物、有機物和諸多生物活性物質,是非常好的農業肥料。將海藻在農業上的應用于肥料具有悠久的歷史,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很早以前就采集海藻制做堆肥,即將因風浪沖到海岸上的褐藻堆積成堆或埋于土坑中,使其自然發酵,制成海藻肥,其農業增產效果明顯。
在現代工業化條件下,海藻肥的生產方法一般可分為:化學水解法(即氫氧化鉀水解法)、物理提取法、生物發酵法(即酶降解法)。海藻肥的生產方法對其活性物質和營養成分含量的影響極大,既使營養成分含量相同,活性不同其肥力差異也很大。目前國內外絕大部分廠家主要采用化學水解法生產海藻肥,采用化學提取法最大的缺點在于強堿高溫會破壞海藻內源物質的活性;物理提取法是采用高壓低溫冷卻的工藝達到海藻細胞壁破碎的目的,該提取方法所得海藻肥優于化學提取法,但高壓低溫環境仍然會破壞海藻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和營養物質的,其產品的肥效仍然不盡如人意,而且物理提純技術工藝復雜、成本過高。生物發酵法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以海藻等為養分的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多種酶,將構成海藻的大分子物質降解成小分子、水溶性的物質,因為發酵過程沒有化學法的強堿和高溫,也沒有物理法的高壓和低溫,因此最大限度完整地保留了海藻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和營養物質,有利于被植物吸收利用。
綜上,生產海藻肥的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生物發酵法,其次是物理法,最差的是用強酸或強堿進行的化學提取法。但生物發酵法生產海藻肥也有諸多缺點:比如海藻中難降解的海藻纖維、海藻酸鈣、巖藻多糖、蛋白質、果膠等大分子物質的發酵困難,一般發酵14天左右,發酵過時間長,導致生產周期過長;發酵度不高,海藻利用率不高,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而且生物發酵法生產海藻肥的工藝,由于對其工藝和應用機理缺乏深入的系統研究,目前國內外僅限于實驗室研究摸索階段,并沒有成熟可行的制備工藝應用于規模化生產。
目前的各種海藻肥由于各自生產工藝的局限性,海藻肥的有效養分含量不高,其中活性物質缺乏,導致肥力不高,效果不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發酵快,生產周期短,發酵程度高,并合適規模化生產的生物發酵法制備復合微生物海藻有機液態肥的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上述方法制備的復合微生物海藻有機液態肥。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復合微生物海藻有機液態肥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為生物發酵制備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配料處理:向100質量份的含水量為70%-90%的海藻粉碎液中,加入0.1-0.6質量份的復合酶和0.1-0.4質量份的生物發酵劑,混勻;
(2)好氧發酵:將步驟(1)所得配料裝入發酵罐中,在溫度為40-60℃,pH為5-7,好氧發酵5-8天,得發酵液;
(3)過濾:將步驟(2)所得發酵液過濾,得濾液;
(4)高溫滅菌:對步驟(3)所得濾液在120-125℃下高溫滅菌20-40分鐘;
(5)復配:向步驟(4)所得濾液中添加功能性菌劑,所述功能性菌劑為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鉀菌;或/和向步驟(4)所得濾液中添加枯草芽孢桿菌和地衣芽孢桿菌;并進行氮、磷、鉀養分的調配,使其氮、磷、鉀含量達到N+P2O5+K2O≥4%。
所述固氮菌為圓褐固氮菌,所述解磷菌為巨大芽孢桿菌,所述解鉀菌為膠凍樣芽孢桿菌,所述圓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桿菌和膠凍樣芽孢桿菌的有效活菌總數≥0.2億個/ml,圓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桿菌和膠凍樣芽孢桿菌的比例為2∶3∶5或1∶1∶1。
所述枯草芽孢桿菌加入量大于0.06億個/ml,所述地衣芽孢桿菌加入量大于0.14億個/ml。
所述步驟(4)復配中,使用尿素調配N的含量,使用磷酸二氫鉀調配P和K的含量。
所述濾液中水不溶物為3%以下。
所述海藻粉碎液選自海帶粉碎液、巨藻粉碎液和馬尾藻粉碎液中的至少一種所述復合酶選自纖維素酶、果膠酶和蛋白酶中的兩種以上。
所述生物發酵劑為真菌生物發酵劑或/和細菌生物發酵劑,所述真菌生物發酵劑選自酵母菌、黑曲霉和米曲霉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細菌生物發酵劑為枯草芽孢桿菌或/和地衣芽孢桿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8452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