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用于面部美容的皮下軟組織填充定位纖維蛋白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184090.0 | 申請日: | 2011-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840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1 |
| 發明(設計)人: | 楊永鵬;董萍;丁克祥;左夏林;丁宇;羅迎霞;黃學忠;丁振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董萍;丁克祥 |
| 主分類號: | A61L27/22 | 分類號: | A61L27/22;A61L27/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6011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面部 美容 皮下 軟組織 填充 定位 纖維蛋白 復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美容保健和醫藥生物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可用于面部美容的皮下軟組織填充定位纖維蛋白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人體衰老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生理變化過程,而皮膚是衰老過程中最易顯露的器官,它的老化主要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時在內源性和外源性或者內外源性因素共同的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系列皮膚生理學功能和組織學結構改變以及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色斑的出現、皺紋的產生、皮膚的松弛和局部組織的吸收萎縮產生凹陷。目前,人們根據多種衰老機制學說,從皮膚老化的內外誘因入手,進行了基因調控和遺傳工程的研究,研制出了一系列外用制劑、養顏護膚品內服劑,同時開展了微創填充技術。然而前者主要是針對抗皮膚衰老的預防措施,而外用制劑是針對抗皮膚衰老的一種延緩措施,并且見效慢。而臨床上微創填充除了治療面部皺紋外,還廣泛應用于治療皮膚暴露部位缺損,例如面部軟組織缺損或凹陷畸形,小面積凹陷性瘢痕、真皮萎縮、鼻唇溝填充缺損,顳部填充等。目前,應用于皮膚微創治療的填充材料來源很多,且有不同的優缺點,為進一步探索適合醫療美容領域需求的填充理想材料,我們現對已有的填充材料作個簡單的介紹。
一、填充用非生物材料
早在100年前,學者及科學家就開始嘗試使用一些材料糾正面部缺陷。在19世紀末,歐洲人通過注射石蠟改善面部輪廓。由于并發癥的存在以及長期效果不理想,此方法后來被放棄。在上個世紀中期,美國開始以注射硅甲烷滿足求美者的需求。但由于局部和全身性反應,以及注射遷移和組織斷裂,此方法也被淘汰。盡管眾多缺陷和不足一直阻礙著非生物材料的廣泛應用,但由于其直接的效果一直促使著人們尋找更加理想的非生物材料。
(一)硅橡膠
固體硅橡膠生物學性能良好,但目前國內已極少用。1965年,Neaman等在大鼠上發現注射該材料后會刺激肉芽組織過度增生。同年,美國FDA禁止它作為注射充填劑將其退出了美容醫學市場。其原因在于硅膠不能長入周圍組織,在其周圍形成纖維包膜,質地手感與周圍正常組織差異較大,外形欠佳,且易造成包膜攣縮、假體移位外露、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肉芽腫及各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等并發癥,且難以處理。例如,2011年1月26日,美國FDA宣布硅膠隆胸可能會引起一種非常罕見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FDA掌握的數據顯示,進行過植入性隆胸手術的女性其鄰近植入假體的疤痕包膜組織可能會有很小但顯著的ALCL發病率。
(二)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是一種四氟乙烯樹脂經拉伸等特殊加工方法制成的高分子軟組織填充材料,膨體聚四氟乙烯由內在的聚四氟乙稀結通過多方向的聚四氟乙烯纖維相連,在膨化過程中產生多孔的超微結構,其平均纖維長度為22um,具有理化性能穩定、無毒、耐高溫及低溫、耐腐蝕的優點,但置入組織后與置入固體硅橡膠的反應類似,有包膜包圍,且炎癥反應及異物反應均比固體硅橡膠更明顯。雖然膨體聚四氟乙烯(ePTFE)及呈微孔狀的特氟隆,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柔韌性,沒有明顯的假體輪廓感,可以避免因為硅橡膠引起的發紅癥狀等優點,且可長入材料微孔中,無纖維包膜形成,但也存在缺點。首先其價格昂貴,其次聚四氟乙烯的植入也會引起感染、假體外露、肉芽腫等。且Linder認為ePTFE存在不易與創面結合、缺乏感知性、易形成包囊攣縮及變形移位等缺點。慢性感染、假體外露形成與適應癥選擇不當即表面組織未能覆蓋豐富的血液循環、局部條件不當、醫務人員無菌操作觀念不足有關。而假體變形、假體偏移與置入空隙過小相關。
(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俗稱有機玻璃,于1989年開始用于除皺和填充皮膚凹陷處及軟組織增大等。在臨床上使用的PMMA是其微顆粒(32~40um)與3.5%牛膠原蛋白或明膠、羧基葡萄糖酸鎂混合的注射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小粒在3個月內被人的膠原包裹,無明顯異物反應,在體內也不移動,其作用較持久。但是注射前需皮試。其早期不良反應有腫脹、青腫、過敏反應等并發癥;后期不良反應有肉芽腫等并發癥,據報道其肉芽腫發生率為0.1%,這可能是由于該材料能刺激纖維增生。而1997年McClelland等人報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膠原混合作為注射性填充劑應用于臨床,據知此材料在巴西、美國、日本美容外科界較為流行,但文獻報道其使用期間有誘發免疫排斥反應的可能。
(四)聚丙烯酰胺水凝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董萍;丁克祥,未經董萍;丁克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8409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馥郁醬香型白酒的釀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高效節能熔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