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獲取維護端節點標識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181374.4 | 申請日: | 2011-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57386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飛;鮑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H04L12/24;H04L12/7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70 | 代理人: | 孟桂超,張穎玲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獲取 維護 端節 標識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獲取維護端節點(Maintenance End Point,MEP)標識(Identifier,ID)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數據通信的網際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多協議標簽交換(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MPLS)、基于傳送架構的多協議標簽交換(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Transport Profile,MPLS-TP)、通用多協議標簽交換(General 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GMPLS)等網絡中,流量工程標簽交換路徑(Traffic Engineering-Label Switching Path,TE-LSP)的創建采用基于流量工程的資源預留協議(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E,RSVP-TE)。TE-LSP分為單向和雙向兩種,其中基于MPLS的TE-LSP的創建方案在RFC3209中做了規范,而基于GMPLS的TE-LSP的創建方案則在RFC3473中做了規范。
對于雙向的TE-LSP的創建,按照RFC3473的規范,首節點首先配置一個TE隧道,然后發起信令,在信令中攜帶了該LSP的隧道ID、隧道發送端地址、隧道目的端地址、擴展的隧道ID、以及LSP ID。這個五元組信息唯一地標識了一條LSP;其中的隧道ID是同業務一一對應的,但業務可以承載在一個隧道下面的不同LSP上,這些不同的LSP用于保護或者負載分擔。按照RFC3473的描述,隧道ID僅僅是配置在隧道發送端(首節點)下面;而為了在隧道目的端(目的節點)也接入業務,需要給隧道目的端一個唯一的標識,該標識可以通過匹配三元組:隧道發送端地址、隧道目的端地址、隧道ID獲取,不過此種獲取方案需要匹配的字符比較長,因而查找效率比較低,而目前業界的一種做法是在目的端配置一個本地的隧道ID,這個隧道ID并不需要攜帶在信令中讓該路徑上的其他節點知道。
在當前的MPLS-TP標準中定義了一套操作、管理和維護(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的工作機制,在相關的標準中定義了MPLS-TP的OAM功能實體,包括位于MPLS-TP傳輸路徑兩端的MEP、以及位于MPLS-TP傳輸路徑中間的維護中間點(Maintenance Intermediate Point,MIP)。共路雙向TE-LSP的MEP ID,其格式如下:Node_ID::Tunnel_Num::LSP_Num。另外,在相關標準中定義了OAM功能的兩種:連續性檢測(Continuity Check,CC)和連通性驗證(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CV),其中CV檢測是為了驗證錯連錯配。
圖1示出了MPLS-TP標準規定的CV檢測過程示意,參考圖1,對于圖中的LSP,假定A節點為西向節點、Z節點為東向節點;LSP的首節點A配置的MEP ID為:A節點的節點ID::A節點下配置的隧道ID::A節點發起的LSP ID;LSP的目的節點Z配置的MEP ID為:Z節點的節點ID::Z節點配置的隧道ID::A節點發起的LSP ID。雖然隧道的目的節點Z配置了一個隧道ID,能夠簡化業務接入的問題,但是如果首節點A不知道該隧道ID,在路徑進行CV檢測時會出現如下問題:
A節點發送的CV報文中會插入本端的MEP ID(A節點的節點ID::A節點下配置的隧道ID::A節點發起的LSP ID),Z節點收到后,會同期望的MEP ID進行比較:一致則說明沒有發生錯連錯配,不一致則說明存在錯連錯配。又節點Z通過信令消息已經獲知A節點的如下信息:A節點的節點ID、A節點下配置的隧道ID、A節點發起的LSP ID,因此這個過程是可以順利實現的。
然后,考慮到另外一個方向,Z節點發送的CV報文中也會插入本端的MEPID(Z節點的節點ID::Z節點下配置的隧道ID::A節點發起的LSP ID),A節點收到后,也會同期望的MEP ID進行比較:一致則說明沒有發生錯連錯配,不一致則說明存在錯連錯配。然后A節點之前通過信令消息僅僅獲知了Z節點的如下信息:Z節點的節點ID、A節點發起的LSP ID,并不知道Z節點下配置的隧道ID,因此,A節點無法事先配置好期望收到的MEP ID,因此這個過程缺失了Z節點下配置的隧道ID這個信息,不能順利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8137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