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鍍鉻酸霧過濾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167657.3 | 申請日: | 2011-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66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黃錫堅;鐘釗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東茂紡織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0/00 | 分類號: | B01D50/00;B01D46/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228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鍍鉻 過濾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氣過濾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過濾凈化鍍鉻工藝中產生的酸霧的鍍鉻酸霧過濾裝置。
背景技術
鉻是一種微帶天藍色的銀白色金屬,具有很強的鈍化性能,在大氣中很快鈍化,顯示出具有貴金屬的性質,反光能力強,耐磨性好。鉻層在大氣中很穩定,能長期保持其光澤,在堿、硝酸、硫化物、碳酸鹽以及有機酸等腐蝕介質中非常穩定,但可溶于鹽酸等氫鹵酸和熱的濃硫酸中。
由于鍍鉻層的優良性能,廣泛用作防護和裝飾性鍍層體系的外表層和機能鍍層。傳統的鍍鉻工藝,其電鍍液以鉻酸為基礎,以硫酸作催化劑,兩者比例為100:1,其工藝優點為:鍍液穩定,易于操作,無論鍍光亮鉻還是鍍硬鉻,鍍層質量都比較高,具有光亮、耐磨、穩定等優點,所以一直得到廣泛的應用,但鍍鉻過程中由于使用不溶性陽極,陰極效率又很低,致使大量氫氣和氧氣析出。當氣體逸出液面時,帶有大量鉻酸,形成酸霧進入空氣中,造成大氣污染。
對于鍍鉻酸霧的處理,有采用鉻霧抑制劑進行處理,也有采用吸收凈化方式處理。
鉻霧抑制劑有多種,常見的有F-53鉻霧抑制劑(全氟烷基丁烷磺酸鉀),呈白色片狀結晶或黃色粉末,稍溶于水。使用時,先將F-53用水調成糊狀,加水稀釋,煮沸溶解,靜置片刻,將溶液倒入熱至50-60℃的鍍槽內,并避免把未溶的F-53直接倒入鍍槽。鉻霧抑制劑在鍍液中形成的泡沫層,嚴密覆蓋在鍍液表面,當帶有鉻酸的氫氣和氧氣析出時,與表面泡沫層相碰撞,無數微小的鉻酸霧結合成較大的霧滴,由于霧滴重量增大,當上升到一定高度時鉻酸使又重回液面,而氫和氧氣繼續上升,直到離開液面,以此抑制鉻酸的逸出。但此方法存在下列問題:1、在含鉻酐50g/1的低濃度鍍鉻液中起泡現象不明顯,效果不理想;2、排風設施不可能被完全取消;3、F-53溶解度很低,必須先以小于1%的濃度特其溶解于沸水中并趁熱攪拌加入鍍液中;4、因泡沫中積聚著大量氫氣和氧氣溫合氣體遇火花或過熱時易產生爆鳴,故還要采取相應的避免措施:5、拋光后的工件必須除盡拋光膏后再鍍鉻,否則合嚴重影響F-53的使用壽命;6、在選用F-53時應注意其使用溫度;7、用離子交換法處理鍍鉻廢水時,F-53有可能降低樹脂對六價鉻的交換容量。
由于鉻霧抑制劑在使用時操作難度較大,對鍍鉻酸霧的處理方法仍以吸收凈化處理為主,吸收凈化處理主要包括濕法和物理吸收法兩種。雖然濕法吸收是有效的,但設備龐大,很少采用,物理吸收通過物理吸收器完成,其工作方式多樣,諸如螺旋式、離心式、冷卻式、擋板式、填料式等,體積雖小,但結構復雜,因鉻霧中帶有大量的水氣和雜質,其水氣和雜質容易造成設備異常,維護不便,吸收凈化效果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維護方便,過濾凈化效果好的鍍鉻酸霧過濾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鍍鉻酸霧過濾裝置,包括箱體和進氣口,所述進氣口與鍍鉻酸霧收集裝置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內設置有至少一層過濾網,所述進氣口位于所述過濾網下方,所述箱體頂部設有噴淋裝置和排氣口,所述噴淋裝置位于箱體頂部中心位置,所述箱體下部還設有排液口,結構簡單,過濾效果好,維護方便。
前述的鍍鉻酸霧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網有四層。
前述的鍍鉻酸霧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口內設有過濾網。
本發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
通過過濾網的過濾,使鍍鉻酸霧吸附在過濾網上,通過噴淋裝置對過濾網噴淋沖刷,將鍍鉻酸霧廢液收集在箱體底部,最后通過排液口排出,結構簡單,性能穩定,維護方便;多層過濾網的設置增強了過濾凈化效果;排氣口內的過濾網做為最后一道過濾,徹底防止鉻酸霧氣的排出污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鍍鉻酸霧過濾裝置的箱體1上設有進氣口2、排氣口5和排液口6,排氣口5內設有過濾網3,排液口6設于箱體1的下部,箱體1內部設置有四層過濾網3,進氣口2位于最底層過濾網3的下方,箱體1頂部設有噴淋裝置4,噴淋裝置4位于箱體1頂部中心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東茂紡織實業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東茂紡織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6765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