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杏鮑菇培養料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152379.4 | 申請日: | 2011-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763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鄭松輝;周芝朵;蔡桂燕;石玉娟;游麗容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綠寶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63118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杏鮑菇 培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的生產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杏鮑菇培養料。?
背景技術
杏鮑菇又名刺芹側耳,屬于無隔擔子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是一種品質優良的大型肉質傘菌,其質地脆嫩,菌肉肥厚,味道鮮美,具有獨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王”、“草原上美味牛肝菌”之稱,倍受歡迎。
杏鮑菇的營養均衡,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保健品。其氨基酸含量豐富,還含有一定量的鈣、磷、鉀、鐵等無機鹽及維生素。其含有的特異性多糖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豐富寡糖有美容抗衰老功能。此外,由于粗纖維含量高,具有增強腸胃蠕動功能,對消化系統疾病具有一定的功效。加之杏鮑菇較其他食用菌類具有較高的耐貯、耐運性,使其保鮮性能及貨架壽命大大延長。
由于杏鮑菇的營養價值高,所以目前我國大面積栽培的杏鮑菇很多。傳統生產杏鮑菇的主要栽培原料是以棉籽殼、木屑為主,但棉花主要產區在北方,南方的棉籽殼數量少,價格高,限制了杏鮑菇種植的發展。也有人從食品安全角度考慮,認為不宜使用棉籽殼做為培養基質,因為滅菌過程中會釋放出棉酚,對菌絲有一定的毒性。
在生產中,木屑來源常常不穩定,質量不可靠,木屑中一旦帶有害物質,將給生產帶來巨大損失,不使用木屑可減少一定的風險,還可減少一個配料環節,提高生產效率。以木屑為主料的配方,其缺點是培養基物理性狀差,可溶、速溶養分含量低,食用菌前期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不能得到保證。?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杏鮑菇培養料,通過充分利用食用菌產區的生產的下腳料,以食用菌渣作為主要原料,合理搭配,制作出一種適合于杏鮑菇栽培的培養料,價格便宜,質量穩定。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一種杏鮑菇培養料的原料組成及質量份數為:菌渣40-60份,玉米芯30-40份,麩皮10-15份,石灰0.9-1.1份。
所述菌渣包括木耳菌渣。
將上述原料干料混合均勻,加水攪拌,即成所述的培養料,其含水量為65-67%。
該培養料除了用于栽培杏鮑菇外,還可用于草菇、雙孢蘑菇、雞腿菇等草腐菌的栽培,適用性廣。
本發明具有以下的優點:
1、考慮當地材料獲取的穩定性、比價,實行就地取材,以菌渣代替傳統生產所需的棉籽殼及木屑,減少原料成本及運輸費用,同時由于菌渣中含有大量的菌絲體蛋白、多糖、氮磷、鉀等礦物質元素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工廠化生產食用菌的菌渣,一般只出1-2潮菇,菌渣中殘存的可利用的營養成份更多,充分運用菌渣資源能夠節約資源,避免浪費。
2、采用菌渣為原料,使菌渣循環利用,提高菌渣中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率,不僅解決原料的來源問題,而且有效利用了農業下腳料,變廢為寶,從而降低杏鮑菇生產成本,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并且還簡化了配料環節,提高了生產的杏鮑菇品質及生物學效率。
3、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價格低,原料來源廣的特點,不但可以降低食用菌生產者的生產成本,而且通過將農林下腳料循環利用,使其具有節能減排以及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杏鮑菇培養料的原料組成及質量份數為:菌渣40-60份,玉米芯30-40份,麩皮10-15份,石灰0.9-1.1份。
將上述原料干料混合均勻,加水攪拌,即成所述的培養料,其含水量為65-67%。
實施例1
一種杏鮑菇培養料的原料組成及質量份數為:木耳菌渣40份,玉米芯40份,麩皮10份,石灰1.1份,其含水量為65%。
實施例2
一種杏鮑菇培養料的原料組成及質量份數為:香菇菌渣60份,玉米芯30份,麩皮15份,石灰0.9份,其含水量為67%。
實施例3
一種杏鮑菇培養料的原料組成及質量份數為:食用菌菌渣50份,玉米芯35份,麩皮12份,石灰1.0份,其含水量為66%。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綠寶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綠寶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5237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