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1,8-萘酰亞胺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149468.3 | 申請日: | 2011-06-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500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徐冬梅;楊亮;汪愛豐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401/14 | 分類號: | C07D401/14;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李辰 |
| 地址: | 21512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亞胺 衍生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熒光材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1,8-萘酰亞胺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1,8-萘酰亞胺衍生物是1,8-萘二酸酐和伯胺的縮合物,1,8-萘酰亞胺衍生物分子中包含一個平面性很強的萘環結構單元,分子的一端有強的給電子基團,另一段有強的吸電子基團,因此其分子結構中存在著一較大的“吸-供電子共軛體系”,處于這樣體系中的電子很容易受到光的照射而發生躍遷而產生熒光。
同時,1,8-萘酰亞胺衍生物具有剛性的平面結構,首先,剛性平面結構減弱分子的振動,這樣就減少了激發態電子與分子振動之間的作用,減少了激發態分子無輻射失活的途徑,從而增強分子的熒光發射;其次,平面結構同時也使π電子的離域性更強,也有利于分子的熒光發射。1,8-萘酰亞胺衍生物顏色鮮艷,熒光強烈和光熱穩定性好而被廣泛應用于熒光顏料、熒光增白劑、熒光傳感器和液晶材料等領域。
現有的1,8-萘酰亞胺衍生物分子中大多只含有一個1,8-萘酰亞胺單元,研究表明:將多個1,8-萘酰亞胺單元通過一定方式組合到一個分子中,在獲得新型結構化合物的同時,有望化合物具有優于單個1,8-萘酰亞胺單元的光物理性能。
為此,Ivo?Grabchev等用1,8-萘酰亞胺衍生物修飾低代樹枝狀聚(酰胺-胺)和聚(丙烯亞胺)的端基,制得含有4個、8個或16個同種1,8-萘酰亞胺單元的化合物,但可能是樹枝狀大分子的多分枝結構使處于末端的熒光團具有較大的自由度,易于相互干擾,使這類分子雖然含有多個同種1,8-萘酰亞胺單元,發光效率比相似的單個1,8-萘酰亞胺衍生物低很多,即熒光團的利用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兩種1,8-萘酰亞胺衍生物,上述1,8-萘酰亞胺衍生物具有多個1,8-萘酰亞胺單元,且熒光團的利用效率高,上述化合物具有較好的熒光性能。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式(I)結構的1,8-萘酰亞胺衍生物;
相應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所述式(I)結構的1,8-萘酰亞胺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包括:
a)、在惰性氣體的保護下,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亞胺和三聚氯氰在縛酸劑的作用下,于0℃~5℃發生取代反應,所述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亞胺和三聚氯氰的摩爾比為(1.8~2.2)∶1;
b)、將步驟a得到的混合物加熱至60℃~70℃,得到具有式(I)結構的1,8-萘酰亞胺衍生物。
優選的,所述縛酸劑與三聚氯氰的摩爾比為(1.8~2.3)∶1。
優選的,所述縛酸劑為N,N-二異丙基乙胺、NaOH、Na2CO3或K2CO3。
優選的,步驟a的反應時間為3h~5h,步驟b的反應時間為11h~53h。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具有式(II)結構的1,8-萘酰亞胺衍生物;
相應的,本發明還提供上述式(II)結構的1,8-萘酰亞胺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包括:
a)、在惰性氣體的保護下,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亞胺和三聚氯氰在縛酸劑的作用下,于0℃~5℃發生取代反應,所述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亞胺和三聚氯氰的摩爾比為(2.9~3.3)∶1;
b)、將步驟a得到的混合物加熱至35℃~45℃;
c)、將步驟b得到的混合物加熱至70℃~90℃,得到具有式(II)結構的1,8-萘酰亞胺衍生物。
優選的,所述縛酸劑與三聚氯氰的摩爾比為(3~3.3)∶1。
優選的,所述縛酸劑為N,N-二異丙基乙胺、NaOH、Na2CO3或K2CO3。
優選的,步驟a的反應時間為3h~5h,步驟b的反應時間為2h~3h,步驟c的反應時間為48h~108h。
本發明提供了兩種1,8-萘酰亞胺衍生物,分別具有式(I)和式(II)結構。式(I)和式(II)結構的1,8-萘酰亞胺衍生物分別含有兩個和三個1,8-萘酰亞胺基團,實驗證明,其在最大發射波長處對應的熒光發射強度分別為EBNP的1.6倍和1.9倍,熒光團利用率高,具有較好的熒光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EBNP、BCBNT和TCBNT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4946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