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灰水低碳處理回用工藝的改良型調節池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147641.6 | 申請日: | 2011-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493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柴宏祥;何強;方俊華;張婷婷;梁建軍;吳正松;彭述娟;趙芳;徐海燕;鄧軻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00 | 分類號: | C02F1/00;B01D36/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30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灰水低碳 處理 用工 改良 調節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節能減排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調節池改良技術。
背景技術
灰水處理回用,目前主要借鑒《建筑中水設計規范》(GB50036-2002)(以下簡稱《規范》)。《規范》6.1.1提出:“當以優質雜排水或雜排水作為中水原水時,可采用以物化處理為主的工藝流程,或采用生物處理和物化處理相結合的工藝流程”。并推薦了圖4、圖5和圖6顯示的三種工藝。
從《規范》推薦的3種工藝可知,原水在進行處理之前,均需設置格柵和調節池。
《規范》6.2.3給出了格柵的設計要求,具體如下:
中水處理系統應設置格柵,格柵宜采用機械格柵。格柵可按下列規定設計:
1?設置一道格柵時,格柵條空隙寬度小于1Omm;設置粗細兩道格柵時,粗格柵條空隙寬度為10~20mm,細格柵條空隙寬度為2.5mm。
2?設在格柵井內時,其傾角不小于60°。格柵井應設置工作臺,其位置應高出格柵前設計最高水位0.5m,其寬度不宜小于0.7m,格柵井應設置活動蓋板。
《規范》6.2.5給出了調節池的設計要求,具體如下:
調節池可按下列規定設計:
1?調節池內宜設置預曝氣管,曝氣量不宜小于0.6m3/m3.h。
2?調節池底部應設有集水坑和泄水管,池底應有不小于0.02的坡度,坡向集水坑,池壁應設置爬梯和溢水管。當采用地埋式時,頂部應設置人孔和直通地面的排氣管。?????注:中、小型工程調節池可兼作提升泵的集水井。
從《規范》可知,傳統灰水處理工藝主要存在以下3個問題:
1、需在建筑與小區內設置格柵,灰水處理運行時,會有源源不斷的柵渣產生,會影響建筑與小區的空氣環境。
2、在調節池內設置了預曝氣管,如此調節池內會隨時排出廢氣污染建筑與小區的控制環境;調節池內廢水經過預曝氣后,可沉降顆粒會排入后續處理工藝,加重后續處理工藝的負荷;需要預曝氣管及鼓風設備,以及長期運行能耗。
3、污泥處理處置問題。在《規范》推薦的3種處理工藝中,均會產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按照常規污泥處理處置方法,這些污泥會在灰水處理過程中統一收集,然后就地處理處置,或外運處理處置,因此建筑與小區內灰水處理設施會長期有暴露在空氣中的污泥,直接影響到建筑與小區的空氣環境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灰水傳統處理工藝中的弊端,通過對調節池進行改良,以解決工藝中隔柵、預曝氣、污泥處置等問題,從而降低工程投資和運行成本,提高灰水處理效能,降低灰水處理設施對建筑與小區周邊環境的影響。
本發明提出用于灰水低碳處理回用工藝的改良型調節池,其技術方案如下:
其具有調節池池體,調節池池體上部一側設置進水管,另一側設置出水管。其中,在調節池池體內靠近進水部分的池底下沉一部分空間,形成貯泥槽;調節池池體靠近出水部分的池底朝向貯泥槽傾斜,具有5%坡度;在調節池體的出水管管口上設置有毛發聚集器。在調節池池體頂部蓋有調節池蓋板,并接出立式通氣管。
毛發聚集器為現有技術,這里選用過濾筒或過濾網結構,有效過水面積應大于連接管截面積的3倍,孔徑宜采用3-5mm。最好具有反洗功能和便于清污的快開結構,過濾筒(網)應采用耐腐蝕材料制造。
本發明在灰水低碳處理回用工藝中,對傳統的調節池進行了以下改良:
取消傳統中水處理工藝中的預曝氣管,如此可以使原水中的高比重污染物沉降于貯泥槽中,同時減輕了后續處理工藝的處理負荷,既節省了預曝氣管的工程投資和日常運行能耗,也減輕了后續處理工藝的運行負荷。
在改良型調節池中增設了貯泥槽,貯泥槽一方面沉降原水中比重大的初沉污泥,另一方面,用于沉降灰水后續處理工藝產生的剩余污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在貯泥槽中集中沉淀,待貯泥槽中的污泥達到設計容積后,由市政吸糞車統一外運處理。因此取消傳統中水處理工藝中的格柵,既降低了灰水低碳處理過程的污泥處理處置的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也降低了污泥處理處置過程對建筑與小區的環境影響。
在改良型調節池的出水增設了毛發聚積器,可以避免原水中的顆粒物和漂浮物對后續處理工序的堵塞影響。
在改良型調節池中增設了調節池蓋板和立式通氣管,其作用在于:調節池內貯存了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這些污泥發酵后會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改良型調節池中增設了調節池蓋板和立式通氣管后,產生的廢氣不會直接外排影響到建筑與小區的空氣環境,而是通過立式通氣管在高空外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4764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