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具有連通性保持的多智能體系統(tǒng)協(xié)同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147349.4 | 申請日: | 2011-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152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方浩;竇麗華;曹虎;陳杰;劉華罡;孫巍;由佳;賈睿;李路;孫騰;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楊志兵;高燕燕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連通性 保持 智能 體系 協(xié)同 控制 方法 | ||
1.一種具有連通性保持的多智能體系統(tǒng)分布式協(xié)同控制方法,適用于采用雙積分連續(xù)時間模型描述的智能體所構成的多智能體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設計群集控制規(guī)則:
①設任意時刻,多智能體系統(tǒng)被分割為彼此不相連的2個或2個以上的連通子系統(tǒng),連通子系統(tǒng)為單個智能體或為彼此連通的至少2個智能體組成的集合;其中一個連通子系統(tǒng)定義為領航子系統(tǒng),其他連通子系統(tǒng)定義為伴隨子系統(tǒng);從領航子系統(tǒng)中推舉出一個虛擬領航者,從每個伴隨子系統(tǒng)中推舉出一個伴隨者;在虛擬領航者和每個伴隨者之間建立長程連接,所述長程連接采用遠程短時通訊手段;每個連通子系統(tǒng)內部的各智能體之間采用內部連接彼此連通,該內部連接采用近距離持續(xù)通訊手段,其允許的感應信息能力范圍為R;
②設計所述長程連接的勢能函數(shù)和所述內部連接的勢能函數(shù);
設Vil表示虛擬領航者l與作為伴隨者的智能體i之間的長程連接勢能函數(shù),Vij表示連通子系統(tǒng)內智能體i和智能體j之間的內部連接勢能函數(shù);
Vil的設計滿足如下條件:Vil是||xil||的函數(shù),||xil||為長程連接兩端虛擬領航者l與伴隨者之間的相對距離;當||xil||為d時,Vil的值最小;當||xil||趨近0或者無窮大時,Vil的值趨于無窮大;并且考慮,當||xil||從0向d變化時,Vil的變化率為負;當||xil||從d向無窮大變化時,Vil的變化率為正;其中,d是預設的智能體系統(tǒng)中彼此連通智能體間的期望距離;
Vij的設計滿足如下條件:Vij是||xij||的函數(shù),||xij||為內部連接兩端智能體i和智能體j之間的相對距離;當||xij||大于R時,Vij的值為常數(shù);當||xij||趨近于0或R時,Vij的值趨于無窮;當||xij||達到d時,Vij達到唯一的最小值;并且考慮,當||xij||從0向d變化時,Vij的變化率為負;當||xij||從d向R變化時,Vij的變化率為正;
③結合兩個勢能函數(shù)設計智能體的控制率;
要求所有智能體在保持期望隊形的同時達到一致的速度,則期望智能體i和j之間的相對速度趨近于0,并且期望智能體i和j之間的相對距離趨近于d,則智能體i的控制率ui設計如下:
其中,表示對“g”求“*”的偏導,Ni(t)是在t時刻與智能體i通過內部連接通信的所有通信鄰居集合;σi(t)表示角色選擇因子,當智能體i為伴隨者時,σi(t)=1,當智能體i為非伴隨者時,σi(t)=0;vi,vj,vl分別為智能體i、j和虛擬領航者的實時速度;
步驟二:多智能體系統(tǒng)開始運動后,在任意時刻t,當智能體根據(jù)與其他智能體的彼此連通情況檢測到所在多智能體系統(tǒng)被分割為彼此不相連的2個或2個以上的連通子系統(tǒng)時,根據(jù)預定的推舉策略確定自身所在連通子系統(tǒng)是領航子系統(tǒng)還是伴隨子系統(tǒng),并通過與連通子系統(tǒng)中其他智能體的通信推舉本連通子系統(tǒng)的領導者,領航子系統(tǒng)中的領導者稱為虛擬領航者,伴隨子系統(tǒng)中的領導者稱為伴隨者,在虛擬領航者與每個伴隨者之間建立長程連接;各智能體根據(jù)自身的角色確定σi(t)的值,采用控制率ui的表達式對自身實時控制;并且,各伴隨者實時監(jiān)測自身與虛擬領航者之間的距離,當伴隨者a與虛擬領航者與之間的距離超過R時,保持伴隨者a與虛擬領航者之間的長程連接,否則,取消伴隨者a與虛擬領航者之間的長程連接,以及虛擬領航者和伴隨者的角色扮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未經(jīng)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47349.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