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甘蔗抗旱劑及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147306.6 | 申請日: | 2011-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112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11 |
| 發明(設計)人: | 崔雄維;張躍彬;尹興祥;刀靜梅;樊仙;郭家文;劉少春;李如丹;鄧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A01N47/18;A01N43/12;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陳左 |
| 地址: | 661600 云南省紅河***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甘蔗 抗旱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生長調節劑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甘蔗抗旱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甘蔗是我國重要的糖料作物,生長周期長,需水量大。我國甘蔗主要分布于廣西、云南、廣東、海南等省份,其中旱地甘蔗占80%以上,屬于典型的“雨養型”農業。由于冬春干旱頻繁,每年都給旱地甘蔗栽種出苗造成嚴重威脅,為解決這一難題,在采用甘蔗抗旱綜合栽培技術的同時,還須尋求新的技術途徑。
據分析,甘蔗種莖自身水分為70%以上,其種皮為纖維和蠟質構成,不易失水。甘蔗下種后,甘蔗種芽萌發出苗靠自身水分,完全可以正常出苗和生根,并依靠自身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正常生長。但是,如果甘蔗下種后,遇到干旱,甘蔗種莖會通過砍種切口大量散失自身水分,從而使甘蔗種莖水分不足而難于萌發和生根。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甘蔗抗旱劑及制備方法,采用化學試劑封閉甘蔗種莖切口面,降低甘蔗種莖切口面的蒸發失水量,提高甘蔗種莖對水分虧缺的適應能力,從而達到提高甘蔗出苗率,在冬春少雨干旱季節提前種植,延長甘蔗生長期,進而達到提高甘蔗產量和糖分的目的。具有制備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優點。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甘蔗抗旱劑,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備:烴類物質90~92%、濃度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8%、硫酸鉀0.5~4.5%和赤霉素與赤霉素活性保護劑0.1~0.5%;所說的赤霉素與赤霉素活性保護劑按重量比例1∶3~3.5混配。
上述的烴類物質是工業石蠟、固體乳化蠟、蠟乳液或石油蠟的任意一種。
上述的赤霉素活性保護劑是蔗糖或硫酸鉀中的任一種粉劑。
上述的赤霉素與赤霉素活性保護劑較好的重量比例為1∶3。
一種甘蔗抗旱劑的制備方法,采用上述原料配比按如下步驟制備:先將烴類物質加熱溶解,降溫至60~80℃時,均勻混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硫酸鉀,最后,將混配的赤霉素與赤霉素活性保護劑均勻加入,得到甘蔗抗旱劑組合物。
一種甘蔗抗旱劑,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備:
先將90%工業石蠟加熱溶解,降溫至60~80℃時,均勻混入工業石蠟總重量5%體積濃度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同時加入4.5%的硫酸鉀,最后,將混配的0.5%赤霉素與赤霉素活性保護劑均勻加入,得到甘蔗抗旱劑組合物。
本發明制得的甘蔗抗旱劑組合物,倒入24×12×5cm的五面鋼制模型中,冷卻后取出放入24×12×5cm的五面硬質塑料包裝盒中,外部使用紙制包裝盒。成品為各組成分均勻混合的固態塊狀物質。在一個包裝單位內甘蔗抗旱劑組合物的總重量在1100~1200g范圍內。在低溫避光條件下保存,其保存期可達兩年。
本發明的顯著效果如下:
依據本發明制備的甘蔗抗旱劑,在下種前用于密封甘蔗種莖兩端新鮮切口,能夠有效降低甘蔗種莖的水分蒸發損失,顯著提高甘蔗種莖對水分虧缺的適應能力,增加新植甘蔗的出苗率,提高甘蔗產量。可以促進干旱逆境下種芽根系的迅速生長,提高甘蔗種莖內多種儲存物質的分解速率,使幼苗抗旱性明顯改善,增強種苗的代謝強度,使植株生理活性和抗旱性得到結合。經甘蔗抗旱劑處理過的種苗,使出苗期提前8~17天,出苗率提高12%~20%,植株、群體水分利用效率平分別提高31%和35%,一般增產16%~25%。本發明具有組成簡單,制備容易,使用方便的優點,在提高旱地和山坡地甘蔗產量上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提供甘蔗抗旱劑的使用方法為:取出裝有甘蔗抗旱劑的五面硬質塑料包裝盒,將已砍好的甘蔗種莖切口面緊貼抗旱劑,用力滑動即完成甘蔗種莖切口面一端的抗旱處理工作,反向再次處理甘蔗種莖切口面的另一端,既完成甘蔗種莖的抗旱處理工作,一次可以完成多段甘蔗種莖切口面的抗旱處理工作,且一個包裝單位內的甘蔗抗旱劑設計為一畝甘蔗種莖下種量的處理用量。
以下結合具體的應用實例來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實施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未經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4730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