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速工程車輛后橋轉向鎖緊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147237.9 | 申請日: | 201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116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健;劉俊;張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7/16 | 分類號: | B62D7/16;B62D5/06 |
| 代理公司: | 貴陽東圣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楊云 |
| 地址: | 550006 ***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速 工程 車輛 后橋 轉向 裝置 | ||
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鎖緊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高速工程車輛后橋轉向鎖緊裝置。
背景技術:眾所周知,為了提高高速工程車輛的機動性能、減小車輛的轉彎半徑,通常都采用了四輪轉向系統;然而,在車輛獲得良好行駛機動性能的同時,由于轉向系統沒有鎖緊機構,車輛在高速行駛過程中的穩定性和操控性則顯得不足,安全性較差。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低速行駛時具有良好機動性能、高速行駛時又具有良好行駛穩定性和可靠操控性的高速工程車輛后橋轉向鎖緊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轉向機構,該轉向機構由固定在后橋上的兩塊支板、鉸接在該兩支板之間的轉向搖臂、鉸接在該轉向搖臂與所述后橋之間的轉向油缸、兩端分別鉸接在后橋上并與設在后橋兩端輪轂連接的轉向梯形臂、鉸接在該轉向梯形臂與所述轉向搖臂之間的轉向拉桿構成;在支板上固定左轉鎖緊油缸和右轉鎖緊油缸,在兩支板上對應于左轉鎖緊油缸和右轉鎖緊油缸的位置各設有通孔,在轉向搖臂的左右兩側對應于所述通孔的位置各開有一個半圓槽,上述兩鎖緊油缸的活塞桿可穿過各通孔和半圓槽向外伸出。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在原來后橋轉向機構的基礎上增加了鎖緊裝置,因此既可通過轉向機構操縱后輪實現轉向、滿足了車輛低速行駛所必須具備的良好機動性要求,同時又能夠通過鎖緊裝置對后橋轉向機構進行鎖緊,從而大大提高了車輛高速行駛過程中的穩定性和操作可靠性,增強了高速行駛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在低速行駛時處于轉向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在高速行駛時處于鎖緊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后橋1轉向油缸2轉向搖臂3左轉鎖緊油缸4右轉鎖緊油缸5轉向拉桿6轉向梯形臂7支板8鉸接點9輪轂10半圓槽11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在圖1~2中,轉向機構由固定在后橋1上的兩塊支板8、鉸接在該兩支板之間的轉向搖臂3、活塞桿與該轉向搖臂鉸接且缸體鉸接在后橋1上的轉向油缸2、兩端分別鉸接在后橋1上并與設在該后橋兩端輪轂10連接的轉向梯形臂7、鉸接在該轉向梯形臂與轉向搖臂3之間的轉向拉桿6構成。在一塊支板8上固定左轉鎖緊油缸4和右轉鎖緊油缸5;在兩支板8上對應于左轉鎖緊油缸4的位置設有通孔,在轉向搖臂3的左側對應于該通孔的位置開有半圓槽11,左轉鎖緊油缸4的活塞桿可穿過該通孔和該半圓槽向外伸出;在兩支板8上對應于右轉鎖緊油缸5的位置設有另外的通孔,在轉向搖臂3的右側對應于該通孔的位置開有另外的半圓槽11,右轉鎖緊油缸5的活塞桿可穿過該通孔和該半圓槽向外伸出。
工作原理:如圖1,車輛轉向時,左轉鎖緊油缸4和右轉鎖緊油缸5的活塞桿收回,轉向油缸2的活塞桿伸出或收回即可帶動轉向搖臂3繞鉸接點9右轉或左轉,轉向搖臂3又通過轉向拉桿6去推動轉向梯形臂7而實現后橋1左轉或右轉,于是車輛獲得較小的轉彎半徑。如圖2所示,當需要將車輛轉向機構鎖緊時,轉向油缸2推動轉向搖臂3右轉到最大位置后,右轉鎖緊油缸5的活塞桿伸出穿過右側的那個半圓槽11將右轉方向鎖緊;當轉向油缸2推動轉向搖臂3左轉到最大位置后,左轉向鎖緊油缸4的活塞桿伸出穿過左側的那個半圓槽11將左轉方向鎖緊。在右轉向鎖緊油缸5和左轉向鎖緊油缸4的活塞桿回位鎖緊后,轉向搖臂3鎖緊在初位置,從可靠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未經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4723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