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評定ASME核一級容器用鋼板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146007.0 | 申請日: | 2011-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096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煥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20 | 分類號: | G01N33/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6021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評定 asme 一級 容器 鋼板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評定ASME核一級容器用鋼板的方法,屬于普通碳鋼板的評定領域。
背景技術
SA-516-485廣泛用于核一級設備,但由于經濟因素或工期等其他因素,不能直接使用核一級鋼板,ASME允許設備制造廠按照規范的要求,通過一系列的檢驗和試驗項目,將非核級鋼板評定為核一級鋼板,供給其他核電設備制造廠或用于其制造的設備。由于國內不允許制造廠使用此種方式獲得合格的核一級鋼板,而且此評定過程相對比較復雜,很少有制造廠能夠按照規范的要求成功地將普通碳鋼鋼板評定為合格的核一級容器用鋼板。
發明內容
鑒于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推廣到各核電設備廠使用的評定ASME核一級容器用鋼板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主要是:一種評定ASME核一級容器用鋼板的方法,按照ASME規范第III卷NCA分卷NCA-3855.5的要求,通過材料或庫存材料獲得普通碳鋼鋼板后,首先證明該鋼板上沒有進行過任何焊接操作,然后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執行材料(SA516-485)技術規格書中要求的所有檢驗和試驗項目,最后由制造廠出具認證材料試驗報告,證明該材料符合核一級SA516-485的所有要求,則該鋼板可以用于ASME核一級設備上。
一種評定ASME核一級容器用鋼板的方法,其有益效果是:按照ASME第III卷NCA分卷的相應規定,通過一系列的檢驗試驗項目,將普通的非核級的碳鋼板評定為核一級用碳鋼板,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縮短采購周期,進而縮短設備的制造周期。
附圖說明
圖1為試樣的取樣部位示意圖;
圖2為式樣拉伸試驗示意圖;
圖3為式樣夏比沖擊試驗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一種評定ASME核一級容器用鋼板的方法進行進一步說明:
其具體評定步驟為:
1、首先對未評定的鋼板做接收評定檢查;
2、超聲波檢測;板材厚18mm,切割試件時,試件距鋼板邊緣50mm;試件尺寸為500×400mm。
3、制取鋼板評定試件;
1)按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的順序,圖中的試樣分別為拉伸試樣、化學分析試樣、沖擊試樣、晶粒度試樣、落錘試樣。
2)鋼板厚18mm。
3)圖中從左至右間距分別為30mm、23mm、13mm、13mm、13mm、53mm、53mm、53mm、
53mm、53mm、53mm。
4)制取沖擊試樣時,沖擊試樣的上表面距鋼板表面6mm。
4、制取化學分析試樣,做化學分析試驗;化學分析試樣距鋼板邊緣50mm;試樣長、寬分別為50mm,厚18mm。
5、制取晶粒度試驗試樣,做晶粒度試驗;晶粒度試樣距鋼板邊緣50mm;試樣長、寬分別為30mm,厚18mm。
6、制取拉伸試驗試樣,進行拉伸試驗;1)所有圓角半徑(R)應相等,公
差為1.25mm,并且每端的兩個圓角曲率中心應與試樣中心線相互垂直交叉(在垂直于中心線的線上),公差在2.5mm內。減縮段端部不得相差0.05mm以上。另外其寬度可以由兩端向中間逐漸減小,但是兩端的寬度不能比中間部位寬度大0.10mm。試樣的兩端應與減縮段(A)中心線相對稱,對稱度應在1.0mm以內;T為板材的厚度。
2)圖中L≥200mm;?B≥60mm;?A≥60mm;?W=12.5±0.25mm;?G=50.0±0.10mm;?R≥13mm;?C≈20mm;?T=18mm。
7、制取落錘試驗試樣,進行落錘試驗;落錘試驗按照ASTM?E208-91的要求執行,試驗能量為350J,試驗溫度不高于-13℃,當在一個溫度下有兩個試樣沒斷,則TNDT就是這個溫度減去5℃,即-18℃。
8、制取夏比沖擊試驗試樣,進行夏比沖擊試驗;落錘試驗按照ASTM?E208-91的要求執行,試驗能量為350J,試驗溫度不高于-13℃,當在一個溫度下有兩個試樣沒斷,則TNDT就是這個溫度減去5℃,即-18℃。
9、做材料標記;
10、出具認證材料試驗報告;
11、按合格材料做接收檢驗;
12、做標記并入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460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