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合左右手傳輸線及其設計方法和基于該傳輸線的雙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143491.1 | 申請日: | 201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996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8 |
| 發明(設計)人: | 許河秀;王光明;張晨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許河秀 |
| 主分類號: | H03H7/01 | 分類號: | H03H7/01 |
| 代理公司: | 西安創知專利事務所 61213 | 代理人: | 譚文琰 |
| 地址: | 713800 陜西省西安市三原***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左右手 傳輸線 及其 設計 方法 基于 雙工器 | ||
1.一種復合左右手傳輸線,其特征在于:包括刻蝕在微帶線接地層(1)上的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和刻蝕在所述微帶線導帶(4)上的微帶縫隙(3),所述微帶縫隙(3)位于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的正上方;所述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包括兩個結構和尺寸均相同且呈對稱布設的開口單環諧振器,所述開口單環諧振器為刻蝕在微帶線接地層(1)上且一側中部帶有開口的諧振環,兩個所述開口單環諧振器中的兩個所述開口布設在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的正中部;所述微帶線接地層(1)、刻蝕在微帶線接地層(1)上的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微帶線導帶(4)和刻蝕在微帶線導帶(4)上的微帶縫隙(3)組成一個基于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的CRLH?TL單元,所述基于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的CRLH?TL單元為CRLH?TL單元A。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左右手傳輸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諧振環的形狀為矩形,且式中b為所述諧振環的長度,a為所述諧振環的寬度。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復合左右手傳輸線,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中的兩個所述開口單環諧振器呈左右對稱布設,且所述開口單環諧振器中的諧振環內部刻蝕有上下兩個環形槽,上下兩個所述環形槽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以所述諧振環的中心線為對稱軸進行對稱布設,上下兩個所述環形槽的起始端分別與所述諧振環開口處的兩端相接;所述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內部所設置所述環形槽的數量為4個,兩個所述開口單環諧振器內部所設置的環形槽呈左右對稱布設,且所述環形槽為分形幾何結構(9),4個分形幾何結構(9)組成分形幾何單元;所述微帶線接地層(1)、刻蝕在微帶線接地層(1)上的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微帶線導帶(4)、刻蝕在微帶線導帶(4)上的微帶縫隙(3)和刻蝕在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內部的分形幾何結構(9)組成一個基于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和分形幾何結構(9)的CRLH?TL單元,所述基于互補開口單環諧振器對(2)和分形幾何結構(9)的CRLH?TL單元為CRLH?TL單元B。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左右手傳輸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形幾何結構(9)包括分形曲線一、始端與分形曲線一末端相接的分形曲線二、始端與分形曲線二末端相接的分形曲線三和始端與分形曲線三末端相接的分形曲線四,所述分形曲線一的始端與所述諧振環開口處的一個端頭相接;所述分形曲線二、分形曲線三和分形曲線四均為迭代因子IF為1/3且迭代次數為2的Koch分形曲線,所述分形曲線一為迭代因子IF為1/3且迭代次數為1的Koch分形曲線。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合左右手傳輸線,其特征在于:所述CRLHTL單元B中還刻蝕有4個用于調整CRLH?TL單元B工作頻率的斜槽(10),4個所述斜槽(10)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且4個所述斜槽(10)的起始端分別與4個分形幾何結構(9)中分形曲線四的末端相接,4個所述斜槽(10)以所述CRLH?TL單元B的中心線為對稱線進行對稱布設。
6.一種由權利要求3所述復合左右手傳輸線制成的雙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分別工作在不同頻段下的CRLH?TL單元B,且兩個所述CRLHTL單元B分別為CRLH?TL單元B一和CRLH?TL單元B二;所述CRLH?TL單元B一的輸入端口和輸出端口分別為輸入端口一和輸出端口一,CRLH?TL單元B二的輸入端口和輸出端口分別為輸入端口二和輸出端口二,所述輸出端口一與輸入端口二相接后形成雙工器的一個端口,且輸入端口一和輸出端口二分別為雙工器的另外兩個端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許河秀,未經許河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4349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泰拉菌素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種碳二前加氫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