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清潔進風口的表面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143130.7 | 申請日: | 2011-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113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0-12 |
| 發明(設計)人: | 季吉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利達鑄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35/00 | 分類號: | B24B3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清義 |
| 地址: | 21514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清潔 風口 表面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清潔進風口的表面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清潔進風口是紡紗關鍵零部件,主要作用是在通過機械方式將棉花在清潔進風口和基體組成的工作腔內絞碎,形成細小的優質棉紗和雜質混合物。然后在風速管形成的氣流和分流塊的分流作用下將合格的優質棉紗和雜質通過清潔進風口內部通道分流出去,通過后續機構將優質棉紗捻合成棉線。因此該產品內部通道對表面質量的要求較高,不能存在任何工序或操作帶來的毛刺或粗糙區域,以免棉紗黏附堵塞通道而造成設備停機。
原有的清潔進風口在機加工后采用氣動或電動拋光磨頭進行手工打磨,這種表面處理方式存在如下幾個缺點:
1、單件勞動強度大,需要較多的人力進行批量處理;
2、手工打磨,對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相關操作人員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訓才能完成相關工作;
3、純手工打磨,存在處理不均勻,會將原有的機加工精度破壞;
4、純手工打磨難以避免不存在漏處理情況,這使得清潔進風口在后續使用過程中會導致纖維黏附在其內,堵塞纖維的出口,造成停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表面處理均勻,效率高,處理后的表面粗糙度在Ra0.6以內,內部通道表面粗糙度在Ra0.4以內的清潔進風口表面處理方法。
本清潔進風口表面處理方法,是把清潔進風口放置在振動的光飾機內,以研磨介質對其表面研磨,光飾機振動頻率在35~40Hz,垂直振幅在6.0~6.25mm,水平振幅在6.75~7.0mm。
光飾機,是一種特殊的振動研磨設備,將需要進行處理的產品放在裝有彈簧的筒形或碗型開口容器內,通過特殊的振動裝置驅動容器進行上下和左右振動,使得容器內的零件與研磨介質發生相互摩擦完成表面光飾任務。振動裝置通過帶有偏心配重塊的驅動軸在電機的帶動下實現振動。
本發明有益效果:一般市面常用的光飾機由于要求有一定的通用性,難以滿足清潔進風口的高標準要求。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根據清潔進風口的表面要求和產品形狀的特性,選擇了一定的振動頻率、振幅,使得經過該方法處理后的清潔進風口表面粗糙度Ra0.6以內,內部通道表面粗糙度在Ra0.2以內。
上述的清潔進風口的表面處理方法,:研磨介質采用直徑1.8-1.2mm圓球和飛碟;飛碟的中心部有外徑為3-5mm的中心球,中心球周邊具有截面為三角形的向外凸出的環帶,環帶突起高度為中心球外徑的20-30%;研磨介質中鋼珠與飛碟的質量比為70-90∶10-30。優選,研磨介質采用直徑1.5mm圓球和外徑為4mm的飛碟;研磨介質中鋼珠與飛碟的質量比為80∶20。
通過采用特殊振動頻率、振幅和研磨介質的光飾處理方式,可以達到如下幾點好處:
1、由于處理方式為浸埋式(零件被浸埋在研磨介質中實現研磨),表面處理效果非常均勻,不存在漏處理或過處理情況;
2、由于該方式可以根據容器(研磨腔)體積大小同時處理一定數量的產品,可以滿足批量處理的任務;
3、該方式在振動頻率、振幅和研磨介質設定完成后,操作人員需要完成的工作僅僅是在容器內放入待處理的產品和從容器內去除已處理的產品,對操作人員的要求大大降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清潔出風口的示意圖。
圖2是清潔出風口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飛碟的示意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把清潔出風口1放置在裝有不同研磨介質的振動光飾機的容器內,振動頻率在35~40Hz,垂直振幅在6.0~6.25mm,水平振幅在6.75~7.0mm,經過不同的處理時間,測試清潔出風口(包括其內部通道11)的表面粗糙度,及內部通道粗糙度。得到不同的實施例,參見表1。實施例1-3中研磨介質中無不銹鋼飛碟,其它實施例中研磨介質中包括不銹鋼飛碟。參見圖3、4,飛碟的中心部有外徑L為3-5mm的中心球2,中心球2周邊具有截面基本為三角形的向外凸出的環帶3,環帶突起高度H為中心球外徑L的20-30%。研磨介質中鋼珠與飛碟的質量比及處理時間參見表1。
我們根據清潔進風口的表面要求和產品形狀的特性,選擇了一定的振動頻率、振幅,并選擇的特殊的研磨介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利達鑄造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利達鑄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4313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