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地球運動教學演示用具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142314.1 | 申請日: | 2011-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754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阮凌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阮凌云 |
| 主分類號: | B43L7/00 | 分類號: | B43L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76150 河北省懷安***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球 運動 教學 演示 用具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教學演示用具,尤其是能模擬地球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的演示用具。?
背景技術
目前,中學生在學習地理學科中關于地球自轉、公轉運動知識時,實用方便的學習工具很少,公知的學習工具如“可繞太陽轉動地球儀”,包括基座、支撐管、發光體、軌道盤、地球體、滑槽等部件(參見專利號“032357877);又如“地球自轉與公轉模擬裝置”,包括電動機、減速器、、地球體、傘形罩、磁鐵固等部件(參見專利號200720115491X);再如“多功能三球儀”,包括底座、中軸、傳動機構、太陽、地球、月球等(參見專利號032780990);再如“地球自轉時差顯示儀”,包括支架、模擬時鐘、模擬地球儀盤面等(參見專利號2007200111531)。以上裝置最大的缺點在于,結構復雜,所呈現的現象在地球表面界線模糊,要依靠學生的想象,空間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理解較困難;而且造價較高,攜帶不便。?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功能地球運動教學演示用具。由于該教學演示用具為平面結構,其載體可以為直尺、量角器、文具盒、三角板等各種平面文具或教具。做為教具時,將本發明等比例放大3~10倍即可。本發明以直尺為案例,具體闡釋了地球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現象在平面內呈現的技術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1)該發明案例包括直尺、兩個轉動副板三個主要部件,以及全球時間分布刻度外環①、全球經線分布刻度內環②、國際24時區輻湊線③、零點日期分界標記線④a及國際日期分界標記線④b、地球(亦即赤道座標系天球)經緯網側視圖⑤、日照示意圖⑥、地平?座標系天球簡易圖⑦七個基本要素,分別構成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兩個方案;(2)地球自轉方案:所述全球時間分布刻度外環①位于直尺左側圓形凹槽的外緣且設有沿圓周均勻分布的24個單元共計360條時間刻度、沿24時所在半徑設有零點日期分界線標記④a;所述全球經線分布刻度內環②位于副板上且設有沿圓周均勻分布的360條經線刻度、沿180°經線所在半徑設有國際日期分界線標記④b;國際24時區輻湊線③位于副板全球經線分布刻度內環②的中部并且由從圓心發出的48條均勻布局的放射線構成;連接:上述表征地球本體平面上的諸要素②、③、④b與表征地球自轉平面上的諸要素①、④a在兩個平面內分別呈現,用鉚釘在圓心處連接,以圓心為旋轉中心且能夠全角度繞轉。(3)地球公轉方案:所述地球(亦即赤道座標系天球)經緯網側視圖⑤位于直尺的右側圓形凹槽內且為以赤道(亦即天赤道)為中心的側視圖;所述日照示意圖⑥、地平座標系天球簡易圖⑦位于另一個轉動副板;連接:上述表征地球(亦即赤道座標系天球)本體平面上的要素⑤與表征地球公轉平面諸要素⑥、地平座標系天球要素⑦在兩個平面內分別呈現,用鉚釘在圓心處連接,以圓心為旋轉中心且能夠全角度繞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地球自轉方案可以靜態和動態呈現關于地球自轉若干問題——地方時、區時、兩日圖等,地球公轉方案可以靜態和動態呈現關于地球公轉的若干問題——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日照圖、日出日落方位、黃赤交角、四季更替、五帶的形成,還可表示各地天體周日視運動狀況、確定恒顯星、恒隱星、出沒星的緯度范圍,各地全年太陽周日視運動軌跡等。其優點在于:該發明能將中學地理中地球運動的多數知識點以形象、直觀方式呈現,所呈現的現象在地球表面界線清晰可見,學生通過親手操作,仔細觀察,即能全面理解相關知識,且以平面方式呈現,結構簡單、價格低廉、操作簡單、攜帶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整體效果圖,?
圖2是本發明縮略圖(①全球時間分布刻度外環②全球經線分布刻度內環③國際24時區輻湊線④a零點日期分界標記線④b國際日期分界標記線⑤地球(亦即赤道天球)經緯網側視圖⑥日照示意圖⑦地平座標系天球簡易圖,以下各圖中①、②、③、④a、④b、⑤、⑥、⑦所代表內容與此相同)?
圖3是直尺左右兩個圓形凹槽效果圖;?
圖4是自轉方案直尺左側效果圖,?
圖5是自轉方案副板效果圖,?
圖6是自轉方案直尺左側與副板的連接方式圖,其中01為副板剖視圖,02為直尺左側剖視圖,05為鉚釘(上),06為墊片,07鉚釘眼,08為鉚釘(下);?
圖7是自轉方案局部放大圖;?
圖8是公轉方案直尺右側效果圖,?
圖9是公轉方案副板效果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阮凌云,未經阮凌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423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