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大型機床動態(tài)特性縮比式模型研究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137501.0 | 申請日: | 2011-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843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袁松梅;詹中飛;呂茂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順榮;唐愛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型 機床 動態(tài) 特性 模型 研究 | ||
1.一種大型機床動態(tài)特性縮比式模型研究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原機床的設計圖紙按1∶10的比例縮小,再根據(jù)縮小后的圖紙零件尺寸在CAD軟件上對原機床設計進行三維建模、裝配,得到小比例的三維裝配模型;
步驟二:將步驟一所得的三維裝配模型導入工程分析軟件ANSYS,進行機床的動態(tài)特性的分析;分析的項目有:靜應力、應變分析,模態(tài)分析和諧響應分析;
步驟三:按照步驟一所得的縮小后的圖紙零件尺寸,進行實物加工,制造一臺大小為原設計機床十分之一的小型物理樣機;
步驟四:對步驟三所得的物理樣機進行動態(tài)性能試驗,分析物理樣機的固有頻率、諧響應特性,獲得樣機的傳遞函數(shù);
步驟五:比較步驟二、四的分析結果,得出機床的動態(tài)特性;
步驟六:最后根據(jù)所得的動態(tài)特性,再進行優(yōu)化設計,使得機床具有較好的動態(tài)特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型機床動態(tài)特性縮比式模型研究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的靜應力、應變分析、模態(tài)分析、諧響應分析,其具體實現(xiàn)過程如下:
1)將步驟二中的三維模型轉成工程分析軟件能識別的格式,導入分析軟件Parasolid;
2)按實際情況定義工程分析所需的各種參數(shù)——材料的彈性模量、密度、泊松比以及單元格類型;
3)根據(jù)精度要求選擇單元格的大小,進行網(wǎng)格劃分;
4)選擇所需要的分析類型——靜應力、應變分析、模態(tài)分析和諧響應分析,分析軟件Parasolid開始進行分析;
5)查看后處理器,顯示所求的圖形及解讀圖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jī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3750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