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鋼塑復合帶材組合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135187.2 | 申請日: | 2011-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486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鄭能歡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金鴻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7/12 | 分類號: | B29C47/12;B29C47/9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匯智容達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王峰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新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組合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造塑鋼纏繞管帶材的模具。
背景技術
塑鋼螺旋纏繞管是替代傳統的水泥管、鋼管等的新型管材,在城市地下管網中已得到廣泛運用。制造塑鋼螺旋纏繞管,首先需要將加強鋼帶與塑膠復合成纏繞管帶材,然后通過專用的螺旋纏繞設備,將帶材纏繞連接制作成塑鋼螺旋纏繞管產品。
如圖1所示,通過專用模具將熔融塑膠材料與鋼帶復合成橫截面結構包括塑膠壁11、直立設置在塑膠壁11一側的加強肋12和設置在塑膠壁11兩側的搭接結構13、14的纏繞管帶材10。
現有的鋼塑復合帶材組合模具包括擋板、模架、模芯和多個模板等組件,其熔融塑膠注入口與帶材塑膠壁型腔和搭接邊型腔之間采用主流道連接。現有鋼塑復合帶材組合模具存在如下缺陷:
1、帶材塑膠壁型腔和搭接邊型腔均由主流道進行供料,在帶材塑膠壁型腔消耗了主流道中的大部分熔融塑膠后,導致搭接邊型腔供料不足,常常出現帶材搭接邊缺料、結構不完整的缺陷;
2、主流道供熔融塑膠通過的截面面積固定不變,因而在纏繞管帶材制造過程中無法對型腔中的塑膠壓力、流量進行調節。由于生產不同規格纏繞管帶材所采用的擠出速度不同,模具型腔中所產生的塑膠壓力、流量也不一樣,導致在模具出料口纏繞管帶材成型的質量存在較大差異,帶材不良品率較高。目前,在現有模具結構條件下,控制纏繞管帶材質量的辦法只能憑借經驗去調節牽引速度與擠出速度匹配,不僅技術要求高,生產工藝復雜,且產品質量不穩定。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鋼塑復合帶材組合模具,克服現有鋼塑復合帶材組合模具流道結構不合理、無法調節流道中的塑膠壓力和流量,造成帶材產品不良品率較高的缺陷。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鋼塑復合帶材組合模具,包括與熔融塑膠進料管相連接的熔融塑膠注入口、橫向貫通設置的鋼帶導向孔、出料板、設置在出料板上的帶材塑膠壁型腔和搭接邊型腔、連通該熔融塑膠注入口與該帶材塑膠壁型腔和搭接邊型腔的主流道,所述鋼帶導向孔穿過所述主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蓋板、芯板、流道板、副流道和壓力流量調節裝置;
所述副流道設置在所述主流道兩側并連通所述熔融塑膠注入口與所述搭接邊型腔;
所述壓力流量調節裝置包括限流件和導向調節機構I,該限流件沿所述主流道橫向設置在所述主流道與所述熔融塑膠注入口相連接的一端上,該導向調節機構I與該限流件配合并可驅動該限流件沿主流道橫截方向運動并定位;
所述熔融塑膠注入口設置在所述上蓋板上;
所述芯板包括上下配合連接的上芯板、下芯板,該上芯板與所述上蓋板上下配合連接并包括位于所述熔融塑膠注入口下方的流道凹槽;該芯板包括位于同一水平平行間隔貫通設置的所述鋼帶導向孔中的芯板鋼帶導向孔、沿該模具鋼帶進料方向傾斜向下的流道下斜面和與所述流道板兩側表面嵌套配合的內側表面,所述流道下斜面上端連接所述流道凹槽底面,所述芯板鋼帶導向孔全部穿過該流道下斜面;所述流道板包括定位連接結構I、與所述流道下斜面間隔配合并與所述芯板的內側表面共同構成所述主流道的主流道通道I的流道上斜面、與所述芯板的芯板鋼帶導向孔一一對應并連通的下側開口的所述鋼帶導向孔中的流道板鋼帶導向槽和設置在該流道板兩側表面構成所述副流道的副流道通道I,該流道板鋼帶導向槽與鋼帶相應各表面保持間隙,該流道板上側表面與所述上蓋板下側表面配合;所述上、下芯板的配合面與該芯板鋼帶導向孔橫向相交;
所述出料板包括所述鋼帶導向孔中的出料板鋼帶導向槽、與該出料板鋼帶導向槽呈T形橫向連通的帶材塑膠壁型腔和設置在該帶材塑膠壁型腔兩側的搭接邊型腔,該出料板鋼帶導向槽允許帶有塑膠復合層的所述鋼帶通過,該出料板鋼帶導向槽與所述芯板鋼帶導向槽一一對應并連通,所述主流道連通所述熔融塑膠注入口與所述帶材塑膠壁型腔和搭接邊型腔;所述出料板包括上下配合的上出料板和下出料板,該上、下出料板的配合面與所述帶材塑膠壁型腔和搭接邊型腔橫向相交;
所述模具包括設置在所述出料板鄰接構件上的連接通道,該連接通道連通所述出料板鋼帶導向槽的間隙空間與所述主流道,該出料板鋼帶導向槽的間隙空間為所述出料板鋼帶導向槽側壁與鋼帶側壁之間的間隙空間;
所述上蓋板、上芯板和下芯板上、中、下配合連接,所述上出料板和下出料板上下配合連接,所述出料板與所述上蓋板、上芯板和下芯板前后橫向配合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金鴻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深圳金鴻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351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