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炭素原料高溫煅燒產品冷卻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109919.0 | 申請日: | 2011-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570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3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朝東;孫毅;張文起;崔銀河;許開偉;王玉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1/02 | 分類號: | C01B31/02 |
| 代理公司: | 沈陽圣群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王鋼 |
| 地址: | 110001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炭素 原料 高溫 煅燒 產品 冷卻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冷卻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生延遲石油焦、瀝青焦、針狀焦、無煙煤等炭素原料高溫煅燒產品冷卻方法,用在炭素回轉窯、罐式爐、電煅爐、回轉床等多種高溫煅燒產品的冷卻中。
背景技術
在炭素行業的原料生產制備過程中,通過煅燒將各種生延遲石油焦、瀝青焦、針狀焦、無煙煤等進行高溫煅燒處理,排出所含的水份、揮發份,并相應提高原料的理化性能,以達到炭素產品對原料的要求。經過高溫煅燒的產品,傳統冷卻方法是采用間接或直接噴淋水的冷卻方式,將高溫煅燒產品冷卻至100-150℃,以便運輸。這種采用冷卻水對炭素原料高溫煅燒產品進行冷卻的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不管是采用直接或間接冷卻的方法進行冷卻,每噸產品至少需消耗新水100-600kg冷卻水,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浪費。
(2)高溫煅燒產品所攜帶的大量顯熱無法進行有效的回收,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費。
(3)采用直噴水冷卻的方式會降低產品的強度,影響產品質量,并產生大量的廢氣,不利于環保。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一種炭素原料高溫煅燒產品的冷卻方法,目的是通過該方法采用惰性氣體對高溫煅燒產品進行冷卻,改變傳統冷卻方法消耗大量冷卻水的缺點,使所用的冷卻氣體可循環使用;通過冷卻氣體回收高溫煅燒產品中所攜帶的大量顯熱,達到節能的效果。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炭素原料高溫煅燒產品冷卻方法,包括下述步驟:高溫煅燒物料送至物料冷卻室上方,并把物料加入物料冷卻室內,物料冷卻室中的物料從上往下運動;冷卻用惰性氣體通過循環風機從物料冷卻室底部夾層加入到物料冷卻室內,惰性氣體與高溫物料熱交換后變成高溫氣體,從物料冷卻室側上部進入沉降室,高溫氣體在沉降室內沉降部分所攜帶的粉料后進入余熱鍋爐生產蒸汽,經過余熱鍋爐冷卻后的煙氣再通過旋風除塵器進行二次除塵,氣體再通過循環風機進入物料冷卻室;高溫物料在物料冷卻室內與冷卻氣體熱交換冷卻后通過給料裝置經輸送機送至煅后儲倉。
所述的物料冷卻室煙氣出口端配置有高溫熱電偶,測量冷卻室氣體出口氣體溫度。
所述的物料冷卻室物料出口端配置有熱電偶,測量冷卻室物料出口冷卻物料溫度。
所述的物料冷卻室煙氣出口端配置有壓力檢測儀,監測物料冷卻室出口壓力。
所述的物料冷卻室底部配有新鮮氮氣加入口。
所述的物料冷卻室頂部配安全放氣閥,通過其開閉調節冷卻循環系統內的氣體量和壓力平衡。
所述的冷卻用氣體重新進入物料冷卻室前,經循環風機通過熱管換熱器與余熱鍋爐用新水進行熱交換,進行再次降溫。
所述的通過熱管換熱器加熱的鍋爐用水經除氧器進入余熱鍋爐生產蒸汽,產出的蒸汽可供給蒸汽用戶或發電系統。
所述的沉降室和旋風除塵器所收的粉塵通過螺旋輸送機進入粉料輸送系統。
本發明的優點及效果:本發明采用惰性氣體對高溫煅燒產品進行冷卻,并循環使用惰性氣體,能夠回收高溫煅燒產品中所攜帶的大量顯熱,節約能源,并將回收的熱量通過余熱鍋爐生產蒸汽,提高了整個系統的能源利用率;相對于直噴水冷卻方式,能夠提高煅后產品的質量,節約用水量,減少廢氣的排放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圖中:1.料罐;2.吊車;3.?物料冷卻室;4.?沉降室;5.?余熱鍋爐;6.?旋風除塵器;7.循環風機;8.熱管換熱器;9.?螺旋輸送機;10.?除氧器;11.?給料裝置;12.輸送機;13.?高溫熱電偶;14.熱電偶;15.?壓力檢測儀;16.?安全放氣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結合附圖加以詳細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受實施例所限。
如圖1所示,炭素原料高溫煅燒產品冷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0991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