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甲硝唑生產廢水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102987.4 | 申請日: | 2011-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532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懷松;涂曉波;黃剛明;杜俊杰;熊斌;袁兵;張懿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岡銀河阿迪藥業有限公司;武漢威蒙化工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徐祥生 |
| 地址: | 438000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甲硝唑 生產 廢水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產廢水處理方法,具體而言是一種甲硝唑生產廢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甲硝唑作為殺滅厭氧菌的主要藥物之一,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甲硝唑生產廢水中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長甚至殺滅微生物的有毒物質,還含有甲酸鈉和硫酸鈉等鹽類,成分復雜、有機物濃度和鹽濃度都高、生物毒性大,其可生化性極差。現有的甲硝唑生產廢水處理方法主要有催化氧化法、內電解法和加水稀釋微生物處理。
催化氧化法是在催化劑作用下,廢水中的有機物被強氧化劑氧化分解,有機物結構中的雙鍵斷裂,由大分子氧化成小分子,小分子進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消除廢水的生物毒性,使CODCr大幅度下降,BOD5/CODCr值提高,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但此法設備投資大、處理成本高。
內電解法是利用鐵屑中鐵與炭組分構成微電解池,以充入的污水為電解質溶液,在偏酸性環境中,對有機污染物實施還原反應,以去除廢水中部分色度、部分有機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能。此法處理成本低,但是適用范圍有限,而且存在鐵炭板結、發生溝流、設備運行不暢、操作困難等工程缺陷。
加水稀釋微生物處理只能降低污染物濃度而不能改變污染物的性質,還浪費水資源。
因此,設計出一種工藝簡單、操作簡便的甲硝唑生產廢水處理方法十分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操作簡便的甲硝唑生產廢水處理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甲硝唑生產廢水處理方法,其步驟如下:
a.甲硝唑工序的廢水加堿調pH值至7.5-8.0,用泵送入蒸發裝置,去除鹽分、高沸物和殘渣后,進入廢水調節池;
b.咪唑工序和硝化工序的廢水分別通過格柵分離、去除浮渣后進入廢水調節池;
c.經廢水調節池混合,并調節水質、水量后,送入電解裝置進行電化學催化水處理;
d.電解裝置的出水加石灰乳調節pH值至8.5-9.0后,進入中和曝氣池,用空壓機吹氣脫氨-氮;
e.中和曝氣池的出水添加絮凝劑后,進入混凝沉淀池進行沉淀分離;
f.混凝沉淀池的上清水進入兼氧池進行缺氧降解;
g.兼氧池出水進入生物膜曝氣池進行好氧降解;
h.生物膜曝氣池出水進入二沉池沉淀;
i.二沉池的澄清水達標排放。
進一步地,所述電化學催化水處理為粒子群電化學催化水處理裝置和脈沖電化學催化水處理裝置兩級電解。
進一步地,所述蒸發為三效蒸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電化學催化水處理技術對甲硝唑生產廢水進行預處理,通過電化學直接氧化-還原和間接氧化-還原,對結構不同的有機分子實施無選擇性的氧化分解或還原改性,使環狀結構、著色基團和殺菌成分等開環、斷鍵、降解、改性,有效地消除了廢水的生物毒性,降低了廢水的污染物濃度,大幅度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性,從而為生化處理達標排放奠定了基礎。本發明工藝簡單、操作簡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工藝流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該實施例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實施例1
一種甲硝唑生產廢水處理方法,其步驟如下:
a.甲硝唑工序的廢水加堿調pH值至7.5-8.0,用泵送入蒸發裝置,去除鹽分、高沸物和殘渣后,進入廢水調節池;
b.咪唑工序和硝化工序的廢水分別通過格柵分離、去除浮渣后進入廢水調節池;
c.經廢水調節池混合,并調節水質、水量后,送入電解裝置進行電化學催化水處理;
d.電解裝置的出水加石灰乳調節pH值至8.5-9.0后,進入中和曝氣池,用空壓機吹氣脫氨-氮;
e.中和曝氣池的出水添加絮凝劑后,進入混凝沉淀池進行沉淀分離;
f.混凝沉淀池的上清水進入兼氧池進行缺氧降解;
g.兼氧池出水進入生物膜曝氣池進行好氧降解;
h.生物膜曝氣池出水進入二沉池沉淀;
i.二沉池的澄清水達標排放。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記載的方案中,所述電化學催化水處理為粒子群電化學催化水處理裝置和脈沖電化學催化水處理裝置兩級電解。
實施例3
在實施例1記載的方案中,所述蒸發為三效蒸發。
實施例4
一種甲硝唑生產廢水處理方法,其步驟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岡銀河阿迪藥業有限公司;武漢威蒙化工機械有限公司,未經黃岡銀河阿迪藥業有限公司;武漢威蒙化工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10298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