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引發強迫功率振蕩的原動機擾動源定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091805.8 | 申請日: | 2011-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701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方勇杰;薛禹勝;徐泰山;李兆偉;楊衛東;鮑顏紅;薛峰;李碧君;許劍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3/00 | 分類號: | H02J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東 |
| 地址: | 210003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引發 強迫 功率 振蕩 原動機 擾動 定位 方法 | ||
1.引發強迫功率振蕩的原動機擾動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在控制中心按統一時標匯集由PMU采集到的各發電機轉速ωi、機械功率Pmi和電氣功率Pei的時間響應曲線;
2)按照實測軌跡識別同調群,并標示為S群和A群,通過擴展等面積準則(EEAC)的互補群慣量中心相對運動變換(CCCOI-RM)將實測的多機軌跡映射到單機無窮大(OMIB)映象系統的平面上,分別得到振蕩兩群的等值機械輸入功率(Pms和Pma)、等值電氣輸出功率(Pes和Pea)和慣量中心運動速度的軌跡(ωs和ωa);
3)比較振蕩兩群的等值加速功率軌跡(Pms-Pes和?Pma-Pea)與兩群間相對運動速度軌跡的穩態相位關系,定位擾動源所在機群;
4)比較擾動源所在機群中不同機組轉速ωi暫態軌跡之間的相位,定位擾動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發強迫功率振蕩的原動機擾動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擾動源所在機群的識別方法是:取S群相對A群運動速度軌跡(ωs-ωa)的一個完整周期為觀察窗,如果S群等值加速功率軌跡(Pms-Pes)的相位超前于S群相對A群運動速度軌跡(ωs-ωa)的相位一個角度|Φlead|,A群等值加速功率軌跡(Pma-Pea)的相位落后于S群相對A群運動速度軌跡(ωs-ωa)的相位一個角度|Φlag|,且角度|Φlead|與角度|Φlag|之差的絕對值在0與(|Φlead|+|Φlag|)/10之間,則擾動源位于機群S。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發強迫功率振蕩的原動機擾動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擾動源所在機群的識別方法是:取A群相對S群運動速度軌跡(ωa-ωs)的一個完整周期為觀察窗,如果A群等值加速功率軌跡(Pma-Pea)的相位超前于A群相對S群運動速度軌跡(ωa-ωs)的相位一個角度|Φ’lead|,S群等值加速功率軌跡(Pms-Pes)的相位落后于A群相對S群運動速度軌跡(ωa-ωs)的相位一個角度|Φ’lag|,且角度|Φ’lead|與角度|Φ’lag|之差的絕對值在0與(|Φ’lead|+|Φ’lag|)/10之間,則擾動源位于機群A。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發強迫功率振蕩的原動機擾動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擾動源的識別方法是:?對于系統振蕩暫態過程中的任一擺次,擾動源所在機群中,轉速軌跡相位均超前于其他機組的發電機原動機為擾動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團公司,未經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9180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力系統動態優化控制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電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