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鱘魚皮的清潔制革生產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091310.5 | 申請日: | 2011-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996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強濤濤;步巧巧;王學川;孟翔麟;孟翔宸;梁春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學川;孟翔麟 |
| 主分類號: | C14C1/04 | 分類號: | C14C1/04;C14C1/08;C14C1/00;C14C1/06;C14C3/08;C14C3/02;C14C3/04;C14C3/28;C14C9/02;D06P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陳曉平;李炬 |
| 地址: | 71002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鱘魚 清潔 制革 生產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皮革加工工藝,特別是一種鱘魚皮的清潔制革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鉻鞣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而且鞣制效果最為優良的方法,經鞣制的革具有耐濕熱、穩定性好、成革柔軟豐滿、成型性好等諸多優點。鉻鞣法問世一百多年來,以其優越的鞣革性能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隨著人類日益呼吁環境保護和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工作越來越被重視。由于鉻(VI)的致癌作用以及鉻鹽鞣法在環保方面帶來的污染問題,鉻鞣法將面臨嚴峻的挑戰。一方面鉻在世界上的儲量畢竟有限,我國鉻資源也不豐富,大量的使用會走向枯竭是難以避免的現實,因此研究無鉻鞣制具有其必然性;另一方面鉻鞣對環境污染較大,隨著人們對自身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的日益重視,鉻鞣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現。而且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改變,較之以前更加趨于追求天然制品,提倡用綠色材料來生產皮革制品,純鉻鞣已難以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研究無鉻鞣制具有其現實性。另外,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體現了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也促使人們致力于尋求可以代替鉻鞣法的無污染或低污染鞣制方法,皮革生產中采用與環境和諧、環境友好的皮革化工材料(即綠色皮革材料)和工藝技術(即清潔化工藝技術),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支持,而在清潔化工藝技術中無鉻鞣法無疑是今后皮革發展的新趨勢。
灰堿法是一種古老的浸灰脫毛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操作簡單、控制容易、成革質量穩定、適用范圍廣等優點,但灰堿法脫毛存在著一些致命的缺點,尤其是硫化物的污染,常規灰堿法脫毛約有40%的硫化物隨廢水排放,嚴重影響水質和農作物的生長,并且部分硫化物在較低pH條件下容易轉化成硫化氫,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另外,浸灰時大量未溶解的石灰直接排放會造成廢液的堿度和懸浮物含量上升,增加廢水處理負荷。因此對傳統灰堿法脫毛工藝進行部分改進,減少硫化物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石灰的使用,實現無硫脫毛或少硫浸灰脫毛對于制革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銨鹽脫灰劑(氯化銨、硫酸銨等)具有中和反應作用緩和、操作安全、使用方便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傳統的脫灰過程中,但在脫灰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含氨氣體,嚴重污染大氣,使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含量大大提高。同時銨鹽離子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因此,為了減少和消除脫灰廢液的污染,清潔化的脫灰技術的應用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鱘魚皮的清潔制革生產工藝,以解決現有制革技術中含鉻污水嚴重污染環境、硫化物的排放嚴重超標以及脫灰廢水的污染等問題。該工藝不僅可以克服重金屬鉻對環境的污染,降低硫化物的排放和石灰的用量,減少廢水中的氨氮含量,節約企業污水處理的成本,并且生產的環保型鱘魚皮革手感柔軟、豐滿、富有彈性、粒面平細且保持有漂亮完整的天然鱗片,外觀優美、顏色鮮艷,成革中甲醛含量符合生態皮革的標準,收縮溫度(Ts)高,物理機械性能完全能達到甚至超過常規鉻鞣革的要求。產品可用作箱包革、皮帶革或裝飾品,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及欣賞收藏價值。
本發明的鱘魚皮的清潔制革生產工藝,包括有下述的步驟:浸水→手工去肉→脫脂→刮油膜→浸灰→刮油膜→復灰→刮油膜→無銨脫灰→氧化漂白→浸酸→還原漂白→軟化→有機磷鞣或噁唑烷鞣→染色加脂→鋁復鞣或鋯復鞣→水洗→掛晾干燥→涂飾;各工序中的百分含量均以操作該工序前鱘魚皮的重量為基準,是相對于鱘魚皮的重量百分比,其中:
浸水:將待處理的鱘魚皮浸泡在浸泡液中,該浸泡液包含水200%~400%、脫脂劑1%~5%、滲透劑1%~5%、殺菌劑0.1%~0.5%和碳酸鈉1%~5%,浸泡的時間為過夜;
去肉:在浸水后采取人工去肉的方式去除鱘魚皮表面剩余的魚肉,主要是加強背脊部和邊腹部位的去肉,但同時應注意保護其天然鱗片不致脫落。
脫脂:將去肉處理后的鱘魚皮置入溫度在35~40℃之間的脫脂液中,該脫脂液中包含水200%~400%、脫脂劑2%~7%、碳酸鈉1%~4%和滲透劑1%~3%,鱘魚皮在所述脫脂液中靜置2~10小時后進行水洗;
刮油膜:將分別進行脫脂、浸灰、復灰處理后的鱘魚皮用鈍刀刮去肉面的油膜,使皮內和鱗片內的油脂被刮擠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學川;孟翔麟,未經王學川;孟翔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913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