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兩相一體化厭氧反應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087029.4 | 申請日: | 2011-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152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7-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志莉;任振杰;王文標;張萬圖;肖曉;歐陽琳;王靖喻;何強;陳文平;熊開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 地址: | 401311 重慶市沙坪***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兩相 一體化 反應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具體的講,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兩相一體化的厭氧反應器。
背景技術
傳統的兩相厭氧反應工藝分為水解酸化和產甲烷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分別在兩個獨立的反應器內完成。水解酸化過程主要為提高基質的可生化性,為產甲烷提供適宜的基質;產甲烷主要是將酸化過程提供的基質轉化為甲烷,兩者共同構成兩相厭氧反應工藝。這種工藝需要在兩個單獨的反應器內進行,增加了基建費用和占地面積,由于增加了反應器數量,相應的提高了運行維護成本以及反應過程中的熱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占地面積少、工程造價低、運行成本低、維護方便且設備熱損失低的兩相一體化厭氧反應器。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兩相一體化厭氧反應器,包括反應器(1)、進水口(2)、出水口(3)、集氣口(4)、排泥口(5)、導流板(6)和隔板(7),關鍵在于:?所述反應器(1)由左右布置的水解酸化池(1a)和產甲烷池(1b)構成;所述導流板(6)和隔板(7)縱向交錯設置在所述水解酸化池(1a)內構成S形的水流通道(11),所述水流通道(11)由下降格(11a)和上升格(11b)構成且下降格(11a)比上升格(11b)的寬度要小;所述導流板(6)的下端帶有40~45°的折彎,所述產甲烷池(1b)的下部與所述水解酸化池(1a)連通,該產甲烷池(1b)的中部設置有填料(8),所述進水口(2)高于所述出水口(3)。
作為優選,所述導流板(6)下端與所述水解酸化池(1a)底部的距離為2±0.5?cm,所述下降格(11a)與上升格(11b)的寬度之比為1:1.5,為產酸菌創造更適宜的生長環境。
所述產甲烷池(1b)的底部為平底,產甲烷池(1b)的中部設置有填料(8);所述產甲烷池(1b)與水解酸化池(1a)的連通口(13)位于產甲烷池(1b)的左下部,所述排泥口(5)設置在產甲烷池(1b)的右下部,且所述連通口(13)比排泥口(5)高;在所述連通口(13)的上方橫向設置有引流板(9),在所述連通口(13)與排泥口(5)之間設置有傾斜的導泥板(14)。將產甲烷池設置為平底,有利于反應器的擺放;導泥板傾斜設置,有利于污泥沿導泥板的傾斜面沉淀并經排泥口排出,避免形成死角。
所述水解酸化池(1a)和產甲烷池(1b)的側壁上均開有取樣孔(10),設置取樣孔,便于試驗取樣及檢測。
厭氧生物處理分為水解酸化和產甲烷兩個階段,本發明通過一體化設計的反應器,把水解酸化和產甲烷結合在一個反應器內完成,如此可使反應器的左部與右部分別滿足產酸菌和產甲烷菌的最佳生長環境,在一個反應器內實現產酸相和產甲烷相的有效分離。酸化池為折流式厭氧反應器的產酸段,產甲烷池為帶填料的上升污泥床反應器。污水從進水口進入酸化池,經酸化池預處理后的基質從產甲烷池的下部進入產甲烷池,污泥沿導泥板的傾斜面沉淀并經排泥口排出,經過產甲烷池轉化后的甲烷氣體從集氣口排出,而處理后的水則從出水口排出。填料用于附著微生物,形成微生物膜,減少反應器微生物的流失,強化出水的品質。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將產酸菌和產甲烷菌置于同一反應器完成,減少了反應器數量,解決了傳統兩相厭氧工藝由于采用兩個獨立反應器而造成的建設與運行費用高、占地面積大的問題,從而使整個工程造價和維護成本明顯降低。
2)利用連通器的原理,且進水口高于出水口,不需要設置泵,使整個系統基本不耗能;
3)通過在水解酸化池內縱向交替設置導流板和隔板構成S形的水流通道,且下降格比上升格的寬度要小,使水流在底部流增加,避免了污泥沉降,提高污泥與水之間的傳質效果,提高反應效率;
4)導流板下端與水解酸化池底部留有很小的縫隙,水流在此處將會大大增加,防止了剩余污泥的生成從而提高反應器內的生物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的兩相一體化厭氧反應器,由反應器1、進水口2、出水口3、集氣口4、排泥口5、導流板6、隔板7、填料8和引流板9等構成。反應器1被分隔板12分割成左右兩個腔體,左腔體為水解酸化池1a,右腔體為產甲烷池1b。進水口2設置在水解酸化池1a的上部,出水口3設置在產甲烷池1b的上部,進水口2高于出水口3。集氣口4設置在產甲烷池1b的頂部,排泥口5設置在產甲烷池1b的底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8702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