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電轉換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086886.2 | 申請日: | 2011-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361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09 |
| 發明(設計)人: | 趙欣;林元杰;楊安仁;曹備;高殷慈;阿希什勞希加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42 | 分類號: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電 轉換 模組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電轉換模組。
【背景技術】
大多數計算器和通訊網路都使用銅導線作為網絡數據傳輸的載體。銅線及節點之間都是以電信號的形式傳輸數據的,或許不同于其它的變化或信號放大,通過銅導線傳輸數據需要在節點處解碼。銅導線的缺點是帶寬較小,而且銅相對于光纖,傳輸信號的能力較弱。故,很多計算機和通訊網路包括因特網,都在用光纖代替銅作為傳輸介質。
光纖系用光波代替電信號來傳輸信號。譬如說,一種邏輯信號“1”可以描述成一段區間內的光脈沖,而另一種邏輯信號“O”則可以描述為這段區間內沒有光脈沖。另外,同一光纖可以同時傳輸多種顏色的光線,每種光線描述一個獨立的信號束。由于光線在光纖內占用的空間相對于電線號在銅線的空間來說要小得多,所以光纖傳輸的帶寬要遠大于銅線。
盡管光纖的傳輸效率很高,但傳輸程序數據時還是會遇到實際的問題。信號在傳輸到計算器之前、期間以及之后,是存放于不同的介質中。由于現在還沒有技術來存放數據包,不久的將來,網絡通訊公司可能會在集成芯片與網絡節點之間使用光纖傳輸。要建立這樣的網絡,就需要光電轉換器,以實現光信號與電信號之間的相互轉換。
理論上來說,這樣的光電轉換器需要使不同裝置間可以穩定可靠地連接,同時要求其體積較小。穩定的連接可以保證不會因中斷連接而導致轉換失敗的問題。光電轉換器體積小,則可以使高密集度的光纖安裝于印刷電路板上,從而提高更大的帶寬。
這種光電轉換器的設計雖然可以保障電學裝置和光學裝置連接穩定,但是各裝置的組裝將會很復雜。
如前所述,迫切需要提供一種簡單而緊湊的光電轉換模組,以實現光信號與電信號之間的轉換。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封閉的整合式光電轉換模組。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光電轉換模組,其固定于基板上,該光電轉換模組包括一個封閉的殼體及光電轉換器,該殼體只在下方和前方設有開口,殼體具有至少由一個分隔肋分隔開的收容腔,每個收容腔定義了一個前端開口;光電轉換器分別收容于對應的收容腔內,各光電轉換器包括光學引擎模塊、光傳輸接口及電傳輸接口;光傳輸接口遮蔽了殼體的前端開口,當光電轉換模組安裝到基板上時,殼體容納并封閉光電轉換器,電傳輸接口電性連接基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光電轉換模組有如下功效:殼體可以防止異物進入光電轉換模組,同時減少外界的電磁干擾,而分隔肋則可減少各光電轉換器之間的串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光電轉換模組安裝于電路板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光電轉換模組的分解圖。
圖3是本發明光學引擎的立體圖。
圖4是本發明光學引擎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5是本發明電插座的立體圖。
圖6是本發明兩光電轉換器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及圖2,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固定于基板(包括但不限于電路板)200的光電轉換模組100,其包括殼體1及若干光電轉換器2a(本實施例包括4個光電轉換器)。每個光電轉換器2a包括一光學引擎模塊2、適用于BGA(球柵排列)的電插座3及光傳輸接口210。光學引擎模塊2可拆卸地安裝于電插座3,兩者形成光電轉換器2a而一并收容于殼體1中間被分隔肋14b隔開的若干收容腔11內。因此,殼體1與基板200配合以將光電轉換器2a封閉在其中,只將一用于光傳輸之光傳輸接口210暴露于殼體之前端,從而防止灰塵沾染靈敏的光學引擎模塊2及電插座3。電插座3則形成跟基板200電性連接的電傳輸接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8688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