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導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061864.0 | 申請日: | 2011-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712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康寧;謝志永;李雨;金巧蓉;張久禮;羅七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25/00 | 分類號: | 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長明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管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微導管。
背景技術
臨床上,對于出現慢性閉塞性病變或血管夾層的血管進行介入治療時,為了提高導絲穿越成功率,通常需要微導管和導絲配合使用,導絲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微導管可以對導絲提供額外的支撐力,并且兩者交替前行,大大提高了導絲穿越病變的能力。
在導絲成功穿越后,還需要首先確認導絲處于血管真腔內方可進行下一步治療操作,比如球囊擴張、支架植入等技術手段。通過微導管向血管遠端注射造影劑通過影像學評估導絲是否處于血管真腔是有效的評判手段。
通過對現有技術研究,申請人發現,現有的微導管只有一個腔道,在配合導絲進行介入治療時,當需要導管向血管遠端注射造影劑,必須將導絲從微導管中撤出,才可以向微導管內腔注射造影劑,并評判微導管是否在血管真腔內。如果微導管處于血管真腔內,再重新穿入導絲,繼續交替前行,多次反復評估,直至完全穿越病變并用同種方法確認微導管處于血管真腔內;若某一次評判微導管不處于血管真腔內,需后撤導絲和微導管,重新尋找路徑。
因此現有的微導管配合導絲介入治療時,操作繁瑣,導致手術時間較長。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微導管,采用同軸式雙腔結構,在配合導絲進行介入治療時,無需將導絲抽出,即可注射造影劑,操作簡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微導管,包括:內管、外管、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其中:
所述外管套在在所述內管外面,且一端與所述內管密封;
所述第一連接件固定在所述內管上與所述外管相密封的一端,且與所述內管相連通;
所述第二連接件固定在所述外管的側壁上,且與所述內管與外管之間的空間相連通。
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件的軸線與所述內管的軸線相重合。
優選地,所述內管遠離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外管外面。
優選地,所述外管遠離第一連接件的一端側壁上設置有多個通孔。
優選地,所述內管的管體由金屬編織網和高分子塑料組成。
優選地,所述金屬材料包括:不銹鋼、鎳鈦合金。
優選地,所述高分子塑料包括: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酰胺及其共聚物、聚酰亞胺或聚甲醛。
優選地,所述外管采用高分子彈性材料。
優選地,所述高分子彈性材料包括醫用橡膠、醫用硅膠或醫用熱塑性彈性體。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該微導管中,外管套在內管外面,并且一端與內管密封;第一連接件固定在內管上與外管相密封的一端,且與內管相連通;第二連接件固定在外管的側壁上,且與內管與外管之間的空間相連通。使用該微導管配合導絲穿越病變血管時,導絲穿入在內管的內腔中,該微導管隨著導絲在血管內一起運動,當需要注射造影劑時,向第二連接件內注射造影劑,通過內管與外管之間的空隙,可以將造影劑注入到血管中,以評判微導管是否在血管的真腔中。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微導管在注射造影劑時,無需將導絲抽出,而可以保持導絲在血管內,即可完成注射,操作方便簡單,避免了由于導絲穿越時間較長而導致手術時間較長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微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微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微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該微導管包括:內管1、外管2、第一連接件3和第二連接件4,其中:外管2包覆在內管1上,第一連接件3固定在內管1的一端,第二連接件4固定在外管2的側壁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經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618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門外板把手處拉延模面的制造方法及汽車門外板
- 下一篇:魔鎖錢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