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實現移動云服務的系統及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058097.8 | 申請日: | 2011-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960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鄭斌;謝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承功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L29/06;H04L12/5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253 上海市長寧***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現 移動 服務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使用移動設備在移動環境訪問云計算服務的方法及其系統。
背景技術
所謂云計算,是指把大量的計算機應用遷移到互聯網上,通過服務提供商的大規模服務器集群的海量存儲和處理能力,來存儲用戶數據和運行應用程序,而用戶端只需通過瀏覽器隨時隨地訪問這些應用服務。從用戶的角度來說,云計算是一種以服務方式提供給用戶的計算機能力,允許用戶在不了解提供服務的技術、沒有相關知識以及設備管理能力的情況下,通過因特網獲取需要的服務。
當前,非智能手機還無法便捷地使用云計算功能,而且能夠內嵌云計算功能的主要是智能手機,但是智能手機較之非智能手機而言,存在著普及程度低,價格大,使用故障率高,對用戶的應用能力要求比較高。并且,云計算的人機界面雖然較傳統IT應用要更加簡易些,但是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人機界面標準,用戶仍舊要學習。
另一方面,能夠使用IM軟件(如QQ、MSN、飛信、Skype、Google?Talk等)的手機比例非常大;據統計諾基亞出品的372款手機中,有258款可以使用手機QQ,231款可以使用MSN。IM軟件非常易于使用,中國大很多網民第一個會使用的系統就是QQ或MSN等IM軟件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手機IM軟件的優勢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廉價并容易使用的移動云服務訪問的系統及方法,從而使得用戶利用手機的IM功能就能訪問云計算服務平臺。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實現在移動環境中使用云計算服務的系統。包括:
IM客戶,用于登錄IM平臺;發送用戶的服務請求;并接受IM平臺返回的服務結果和內容;
IM平臺:用于驗證用戶身份;并連接在IM客戶和IM平臺上的云服務機器人之間;用于將所要求的服務命令傳遞給IM云服務機器人之間,并將云服務機器人的服務結果和內容返回給IM客戶;
IM平臺上的IM云服務機器人,用于將接受到的服務命令通知云計算代理服務器。并獲得云計算代理服務器的服務結果反饋和內容;
云計算代理服務器,IM云服務機器人和互聯網上的云計算平臺相連接;接受IM云服務機器人的服務通知,訪問對應的云計算平臺獲得服務,最后發送服務結果和內容至云服務機器人。
所述的云計算代理服務器,包括:
云資源服務訪問插件,根據不同的云計算平臺進行定制。服務器管理員可以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插件的種類和數量,該插件通常是一種軟件系統;
服務結果回復子系統,將云資源服務訪問插件獲得的服務結果和內容返回給IM云服務機器人。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移動環境中使用云計算的方法,應用于本發明實施的移動云服務訪問系統,包括:
用戶登錄手機或其他設備上的IM平臺,發送用戶的服務請求;
所述的IM平臺將所所述的用戶的服務請求傳送到所述的云服務機器人;
所述的云服務機器人將接受的服務請求提交給所述的云計算代理服務器;
所述的云計算代理服務器將接受所述云服務機器人的服務請求,在互聯網上的對應的云計算服務平臺上獲得服務,并發送服務結果和內容給所述云服務機器人;
所述云服務機器人發送服務結果和內容給IM平臺;
所述IM平臺返回服務結果和內容給IM客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案例的主要功能結構原理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案例的訪問云計算服務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鑒于現在移動網絡應用最主要的工具是手機,并且大多數用戶會使用IM平臺,結合云計算在互聯網應用的優勢,本發明實施案例提出了一種實現移動云服務的系統和方法。用戶登錄手機或其他設備上的IM平臺,發送用戶的服務請求;IM平臺將所所述的用戶的服務請求傳送到所述的云服務機器人;云服務機器人將接受的服務請求提交給云計算代理服務器;云計算代理服務器將接受云服務機器人的服務請求,在互聯網上的對應的云計算服務平臺上獲得服務,并發送服務結果和內容給云服務機器人;云服務機器人發送服務結果和內容給IM平臺;所述IM平臺返回服務結果和內容給IM客戶。
具體各功能模塊實施如圖1所示。其中IM平臺上的功能是由IM平臺提供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承功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承功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5809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