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機動車尾部安全制動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057513.2 | 申請日: | 2011-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338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成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成祥 |
| 主分類號: | B60T1/14 | 分類號: | B60T1/14 |
| 代理公司: | 萍鄉益源專利事務所 36119 | 代理人: | 周益麗 |
| 地址: | 337015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動車 尾部 安全 制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機動車制動裝置,尤其是涉及機動車尾部安全制動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公路,特別高速公路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近幾年來,省道、國道、特別是高速公路把我國東南西北編織成了一個主干分明、縱橫交錯的立體交通互聯網絡。由于省道、國道、特別是高速公路的路面平整以及公路管理水平和交通管理力度的提高,機動車在公路上高速行駛的時續性大大提高,機動車緊急制動的次數也大幅度下降,不僅提高了機動車的行駛效率,降低行駛成本,而且可以降低機械磨損,減少能耗。因此機動車、特別小車和客車在平整路面的省道、國道、特別是高速公路上行駛速度都比較快,但當行駛速度達到80公理/小時以上時,由于現有機動車常規制動能力的限制,如遇緊急情況而采取而緊急制動時,現有機動車的制動距離比較長,特別在陰雨天和霜凍天,現有機動車的制動距離過長,不能使機動車在有效的控制距離范圍內實現緊急停車,因此有可能造成機動車輕者發生碰撞、追尾、側翻等,重者則會導致車毀人亡等嚴重的交通事故。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機動車常規制動能力的限制,當機動車高速行駛時,緊急制動距離長,導致發生各種交通安全事故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安裝在現有機動車尾部、可提高制動能力,縮短制動距離,使機動車在較短距離內實現緊急停車,從而減少各種交通事故發生的機動車尾部安全制動裝置。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機動車尾部安全制動裝置安裝在機動車尾部,它包括固定在尾部底板上或尾部底架上的支座、一端與支座活動相連的壓桿,壓桿另一端活動連接有制動板,所述制動板包括支撐板和活動固定在支撐板上的耐磨板,所述壓桿上活動連接有當機動車正常行駛時可使制動板懸掛、當機動車緊急制動時可使制動板上的耐磨板緊貼路面的頂出桿,所述頂出桿與動力裝置相連。
所述動力裝置為油缸、氣缸或其它動力裝置。
本發明主要適用小車或客車在路面比較平整的省道、國道、特別是高速公路上且行駛速度在80公理/小時以上并采取緊急制動時使用,它可增加機動車后部與路面之間的磨擦阻力,提高現有機動車的制動能力,縮短緊急制動距離,盡可能在有效控制距離范圍內實現緊急停車,起輔助制動作用,從而減少各種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所述頂出桿可與油缸或氣缸等動力裝置相連來實現制動板的升降,并通過電腦控制,當機動車在平整路面上行駛速度達到80公理/小時以上并采取緊急制動時,將自動向油缸或氣缸發出信號,頂出桿動作,使制動板在頂出桿作用下快速擺動并使耐磨板緊緊地與路面接觸,增加機動車與路面之間的磨擦力,增加機動車的制動能力,縮短制動距離;當機動車在不平整路面的公路上或人比較多的城鎮鄉村公路上行駛,由于行駛速度一般低于80公理/小時,油缸或氣缸將活頂出桿收回,頂出桿將壓桿提起成懸掛狀態,使制動板離開路面(如圖1點劃線位置),從而不影響機動車的正常行駛和常規制動能力。
本發明所述機動車尾部安全制動裝置,它安裝在機動車尾部,不影響現有機動車的正常行駛和常規制動以及其它構造,當機動車高速行駛采取緊急制動時,它可以增加機動車與路面之間的磨擦力,提高制動能力,縮短制動距離;盡可能在有效控制的較短距離范圍內實現緊急停車,從而減少各種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它結構緊湊,使用可靠安全,拆裝方便,是一種新型的機動車輔助安全制動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機動車尾部安全制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述的制動板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的第二種制動板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的第三種制動板剖視結構示意圖。
在圖中,1、小車尾部??2、后輪軸??3、支座??4、油缸??5、頂出桿??6、尾部底板??7、壓桿??8、制動板??9、支撐板??10、活節??11、螺桿??12、耐磨板13、彈簧??14、后車輪??15、鉸軸??16、襯板。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成祥,未經劉成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5751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