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雨水蓄滲及太陽能蓄熱—土壤源熱泵一體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056550.1 | 申請日: | 2011-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796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高巖;安玉嬌;荊亞州;李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F25B29/00 | 分類號: | F25B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童曉琳 |
| 地址: | 10004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雨水 太陽能 蓄熱 土壤 源熱泵 一體化 系統 | ||
1.一種太陽能蓄熱-土壤源熱泵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該一體化系統包括五套管路系統:太陽能集熱系統、垂直與水平地埋管換熱系統、土壤源熱泵系統、雨水蓄滲系統以及空調末端系統;
所述太陽能集熱系統包括太陽能集熱器(5)和采暖儲熱水箱(15),太陽能集熱器(5)通過循環管路與采暖儲熱水箱(15)連通,其循環管路上設有循環水泵(11);
所述垂直與水平地埋管換熱系統采用垂直地埋管換熱器(8)與水平地埋管換熱器(7)相結合的方式;
所述土壤源熱泵系統(1)包括蒸發器/冷凝器(3)、冷凝器/蒸發器(2)、壓縮機(19)和四通換向閥(20),蒸發器/冷凝器(3)的出水管與空調末端系統(4)的供水管相連接,蒸發器/冷凝器(3)的進水管與空調末端系統(4)的回水管相連接,冷凝器/蒸發器(2)出水管與垂直與水平地埋管換熱系統的供水管連接,冷凝器/蒸發器(2)的進水管與垂直與水平地埋管換熱系統的回水管相連;
所述采暖儲熱水箱(15)的出水管與所述垂直與水平地埋管換熱系統的供水管連接,所述采暖儲熱水箱(15)的進水管與所述垂直與水平地埋管換熱系統的回水管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蓄熱-土壤源熱泵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儲熱水箱(15)的出水管與所述空調末端系統(4)的供水管相連,所述采暖儲熱水箱(15)的進水管與所述空調末端系統(4)的回水管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蓄熱-土壤源熱泵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集熱系統還含有生活熱水儲水箱(16),生活熱水儲水箱(16)進水管與所述采暖儲熱水箱(15)的出水管相連,生活熱水儲水箱(16)出水管與所述太陽能集熱器(5)進水管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蓄熱-土壤源熱泵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系統之間設有循環水泵,并由管道連通,通過閥門實現控制及功能轉換。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蓄熱-土壤源熱泵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蓄滲系統采用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雨水花園或者蓄滲淺溝。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蓄熱-土壤源熱泵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集熱系統設置在建筑物頂層或設計在朝陽光的墻面上,所述垂直與水平地埋管換熱系統埋于地下,所述雨水蓄滲系統在地面上或建筑物的地下層內,各類用水設備及管道安裝在建筑物內,與建筑物融為一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蓄熱-土壤源熱泵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陽能集熱系統選用平板式、真空管式或者聚光式類型的集熱器。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蓄熱-土壤源熱泵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水平埋管換熱器埋置在凍土層以下0.6m,且距地面大于1.5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蓄熱-土壤源熱泵一體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陽能集熱系統、垂直與水平地埋管換熱系統、土壤源熱泵系統、雨水蓄滲系統以及空調末端系統之間由管道相連通,通過閥門切換實現功能轉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未經北京建筑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5655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