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底火性能試驗用密閉爆發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054933.5 | 申請日: | 2011-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926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9-21 |
| 發明(設計)人: | 柳維旗;姜志保;蘇振中;蔣新廣;陳明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軍械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42B35/00 | 分類號: | F42B35/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新世紀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張杰 |
| 地址: | 050000 ***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底火 性能 試驗 密閉 爆發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火工品發火性能試驗的試驗裝置,特別是能夠安裝各種型號底火,能同時滿足壓阻式壓力傳感器和比色式紅外溫度傳感器的測試要求的一種底火性能試驗用密閉爆發器。
背景技術
密閉爆發器為一定容、密閉、耐壓的容器。能夠為火藥、火工品等爆炸性物品提供一個密閉的作用環境。通過測量作用產物在密閉爆發器內的壓力-時間曲線,獲知火藥、火工品的作用性能。為了衡量底火輸出能力,一種相對單一同時也是傳統的測量方法是測試底火輸出氣體產物的壓力隨時間變化的P-t曲線。現有的密閉爆發器大多只能安裝壓力傳感器,測量作用產物的壓力-時間曲線,不能滿足同時測量作用產物的壓力和溫度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密閉爆發器測試參量單一的缺點,提供一種能同時滿足壓阻式壓力傳感器測壓要求和比色式紅外溫度傳感器測溫要求的密閉爆發器。特別是由于底火作用產物有較多殘渣,噴射到耐壓玻璃片上,使測溫窗口透光性變差,本發明也重點解決這一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一種底火性能試驗用密閉爆發器,其包括爆發器支柱、爆發器支座、爆發器套、爆發器透蓋、爆發器端蓋、底火端蓋、透紅外耐壓玻璃片、紫銅密封墊;所述爆發器支柱下端與爆發器支座底部轉軸連接,爆發器支柱的上部通過一可插拔的銷軸與爆發器支座的上部連接;爆發器支柱位于爆發器套側面中間正下方,與爆發器套固定連接在一起;爆發器套一端與底火端蓋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底火端蓋的另一端安裝有底火,底火端蓋其軸線與爆發器套的軸線同軸;爆發器套另一端依次配設有爆發器透蓋、透光耐壓玻璃片和爆發器端蓋:爆發器透蓋右端與爆發器套通過螺紋連接,爆發器透蓋左端與爆發器端蓋通過螺紋連接,透光耐壓玻璃片緊壓在爆發器透蓋和爆發器端蓋之間;在爆發器透蓋與爆發器套相連的一端內設有一凹腔,在凹腔內設有一圓錐形防護罩,在圓錐形防護罩的錐角處開有一能夠阻擋住底火作用產物的殘渣不噴射到玻璃片上,并且能夠保證一定強度的光線透過得通孔;爆發器端蓋、爆發器透蓋、圓錐形罩的軸線設置要一致;在爆發器套的側面上,開有用于安裝壓力傳感器的測壓孔,壓力傳感器端面與爆發器套內腔側面平齊;在各個部件的螺紋連接處設置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墊。
本發明所述圓錐形防護罩上開設的通孔其直徑設置為2mm~4mm。所述底火端蓋有兩種,分別為可以安裝旋入式底火或壓入式底火的結構。
本發明密閉爆發器的功能要求是提供一個給定容積、具有需要強度、密封可靠、能滿足壓力和溫度測試要求的密閉容器。密閉爆發器設計為兩端可拆卸式圓柱形密閉爆發器形式。支座固定在牢固的底座上,用于支撐固定整個密閉爆發器。爆發器套是密閉爆發器的本體,為底火作用提供一定體積的空間。圓錐形防護罩,錐角處開有一孔,能夠阻擋住底火作用產物的殘渣不噴射到玻璃片上,并且錐角處的孔可以保證一定強度的光線透過。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所設計的密閉爆發器,結構簡單、緊湊、裝配工藝性好。能夠為底火作用提供一個密閉的環境空間。爆發器側面安裝有壓力傳感器,能夠測量底火作用產物的壓力。在爆發器一端具有透光性良好的可透視窗口,便于紅外溫度傳感器感光測試。并且安裝有圓錐形防護罩,既能保護玻璃片不被底火殘渣所污染,影響透光性,又能使光線能順利通過錐角處的孔,被傳感器所接收。能夠滿足底火輸出能量定量化綜合測試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密閉爆發器總裝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爆發器支座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爆發器套的左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爆發器透蓋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所述爆發器透蓋的左視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所述底火端蓋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所述底火端蓋的右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至7所示,本發明所設計的密閉爆發器采用特種鋼材料,由爆發器支座1、爆發器支柱7、爆發器套3、爆發器透蓋2、爆發器端蓋10、底火端蓋5、耐壓透光玻璃片11、紫銅密封墊和泄壓塞等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軍械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軍械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5493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