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053516.9 | 申請日: | 2011-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465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10 |
| 發明(設計)人: | 覃金平;任朝成;李堅;張永康;朱洪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1/02 | 分類號: | C22B1/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 51124 | 代理人: | 楊冬 |
| 地址: | 617023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控制 回轉 窯結圈 焙燒 方法 | ||
1.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確定焙燒位置,在回轉窯窯體內確定一個近焙燒點和一個遠焙燒點,使兩個焙燒點的距離相隔3~5m;
2)確定焙燒火焰類型,近焙燒點采用粗直徑、螺旋短火焰焙燒,遠焙燒點采用細直徑、直流長火焰焙燒;
3)確定同一焙燒位置處的不同焙燒點,將回轉窯每個焙燒位置處的橫截面分為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和右下方四個焙燒點,在回轉窯窯壁上生成保護結圈物時,焙燒左下方焙燒點處的球團,使回轉窯窯壁上的結圈物開裂脫落焙燒回轉窯其余各焙燒點處的回轉窯窯壁;
4)焙燒順序,采用近焙燒點和遠焙燒點交替反復焙燒的順利進行焙燒,使未處于焙燒位置窯壁上的結圈物由于溫度的湊然降低而自動開裂脫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確定焙燒位置時,使近焙燒點距回轉窯窯頭8~10m,遠焙燒點距回轉窯窯頭10~15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其特征在于:粗直徑、螺旋短火焰是由輸入內煤氣管(1)內的大流量煤氣、輸入內空氣管(2)內的大流量空氣在低壓小風量風機(3)的配合下燃燒生成的,細直徑、直流長火焰是由輸入外煤氣管(4)內的大流量煤氣、輸入外空氣管(5)內的大流量空氣在高壓大風量風機(6)的配合下燃燒生成的。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內煤氣管(1)中采用大流量煤氣、內空氣管(2)中采用大流量空氣與低壓小風量風機(3)配合燃燒生成粗直徑、螺旋短火焰時,在外煤氣管(4)和外空氣管(5)中同時分別輸入有小流量的煤氣和空氣進行燃燒。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煤氣管(4)中采用大流量煤氣、外空氣管(5)中大流量空氣與高壓大風量風機(6)配合燃燒生成細直徑、直流長火焰時,在內煤氣管(1)和內空氣管(2)中同時分別輸入有小流量的煤氣和空氣進行燃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其特征在于:焙燒前,先在回轉窯窯頭罩(7)外設置一個燒嘴遠支撐點(8)和一個燒嘴近支撐點(9),使兩個支撐點相距0.3m,在焙燒遠焙燒位置時,燒嘴本體(10)位于近支撐點(9)上,在焙燒近焙燒位置時,燒嘴本體(10)位于遠支撐點(8)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其特征在于:燒嘴近支撐點(9)距窯頭罩(7)2~3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近焙燒點和遠焙燒點進行交替反復焙燒時,先焙燒結圈物厚度較薄的焙燒位置,待未處于焙燒位置內的結圈物由于溫度湊然降低而開裂脫落后,再焙燒該結圈物脫落處的焙燒位置,如此反復進行焙燒。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焙燒同一個焙燒位置的不同焙燒點處的回轉窯窯壁而使結圈物開裂脫落時,以焙燒右上方焙燒點為主,并且使火焰不直接與回轉窯窯壁接觸。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制回轉窯結圈的焙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焙燒左下方焙燒點處的球團而使回轉窯窯壁生成保護結圈物時,焙燒火焰位于球團的上方,而不直接與球團接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53516.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婦科疾病的中藥組合物
- 下一篇:一種治療甲亢的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