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反饋主動型比例伺服插裝閥數控折彎機液壓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046561.1 | 申請日: | 2011-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1554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1-08-17 |
| 發明(設計)人: | 于良振;張春光;王明琳;高梅柱;楊紅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泰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1/17 | 分類號: | F15B11/17;F15B13/16 |
| 代理公司: | 濟寧眾城專利事務所 37106 | 代理人: | 江禹春 |
| 地址: | 272025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反饋 主動 比例 伺服 插裝閥 數控 折彎 液壓 控制系統 | ||
1.一種雙反饋主動型比例伺服插裝閥數控折彎機液壓控制系統,它是由兩個主缸控制閥組、一個進油控制閥組和一個工作臺補償油缸(13)構成,其特征是兩個主缸控制閥組單獨設置,每個閥組內設有兩個雙主動伺服插裝閥單元和安全控制單元以及調壓單元,分別驅動對應主缸,它是第一號泵(1)、第三號泵(14)、第四號泵(15)的出油口與進油控制閥組(3)連接,第二號泵(2)連接高壓過濾器(31)一端,高壓過濾器(31)另一端與進油控制閥組(3)連接,電磁溢流閥(32)一端連通高壓過濾器(31),電磁溢流閥(32)另一端與進油閥組回油口(47)連通,第二號單向閥(34)一端連通高壓過濾器(31),第二號單向閥(34)另一端與減壓閥(35)連通,減壓閥(35)另一端與第三號二位四通電磁閥(36)連通,第三號二位四通電磁閥(36)另一端通過充液閥控制口(37)與第一號充液閥(7)、第二號充液閥(8)連通,直動式溢流閥(40)一端連通第二號單向閥(34),直動式溢流閥(40)另一端與進油閥組回油口(47)連通,蓄能器(38)與第二號單向閥(34)連通,蓄能器(38)通過第一號法蘭口(39)和比例伺服閥進油口(19)與第一號主缸控制閥組(4)和第二號主缸控制閥組(11)連通,第一號單向閥(33)一端與第一號泵(1)連通,第一號單向閥(33)另一端與第二號插裝閥(43)連通,第三號單向閥(45)一端與第四號泵(15)連通,第三號單向閥(45)另一端與第二號插裝壓力閥(43)連通,第四號單向閥(46)一端與第三號泵(14)連通,第四號單向閥(46)另一端與第二號插裝壓力閥(43)連通,第二號插裝壓力閥(43)另一端與進油閥組回油口(47)連通,比例溢流閥(44)一端與第二號插裝壓力閥(43)和第四號單向閥(46)連通,比例溢流閥(44)另一端與進油閥組回油口(47)連通,第二號插裝壓力閥(43)一端通過第二號法蘭口(41)與第一號主缸控制閥組(4)和第二號主缸控制閥組(11)連通,第二號插裝壓力閥(43)一端通過第三號法蘭口(42)與三通比例減壓閥(12)連通,三通比例減壓閥(12)的另一端與工作臺補償油缸(13)連接;主缸控制閥組進油口(29)與第二號雙主動閥(27)一端連通,第二號雙主動閥(27)的另一端與第二號充液閥(8)和第二號主缸(9)的塞腔連通,第二號雙主動閥(27)的控制油連通第二號比例伺服閥(28),第二號比例伺服閥(28)連通比例伺服閥進油口(19)和比例伺服閥回油口(18),第二號插裝閥(260一端連通主閥組進油口(29),第二號插裝閥(26)另一端連通第一號插裝壓力閥(30)和第一號插裝閥(23)以及第一號雙主動閥(21),第二號插裝閥(26)上連接第二號二位四通電磁閥(25),第一號插裝閥(23)上連接電磁球閥(24),第一號二位四通電磁閥(16)與第一號插裝壓力閥(30)連通,第一號插裝壓力閥(30)另一端與主閥組回油口(17)連通,第一號雙主動閥(21)另一端與主閥組回油口(17)連通,第一號雙主動閥(21)的控制油連通第一號比例伺服閥(20),第一號比例伺服閥(20)連通比例伺服閥進油口(19)和比例伺服閥回油口(18),第一號插裝閥(23)另一端連接第二號主缸(9)的桿腔,安全閥(22)的一端連接第二主缸(9)的桿腔,安全閥(22)的另一端與主閥組回油口(17)連通,第一號光柵尺(5)安裝在第一號主缸(6)的側面,第二號光柵尺(10)安裝在第二號主缸(9)的側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泰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泰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04656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